黄仁勋与王坚链博会对话:揭秘 AI 计算背后的硅基密码

类别:行业访谈  出处:网络整理  发布于:2025-07-18 09:29:36 | 296 次阅读

在链博会第二天的活动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与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展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炉边对话。此次对话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计算技术以及硅基技术的未来等关键话题展开,为我们揭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作为相识十多年的老朋友,两人在对话中回顾了过去 10 多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历程。黄仁勋表示,过去十二年左右的时间里,人工智能发展速度惊人,大约每三到五年就会有重大突破。他认为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了感知智能阶段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阶段,目前正处于推理人工智能阶段,并且无限接近通用人工智能阶段。

在谈到对过去技术中感兴趣的一项时,王坚明确表示是计算。他强调,计算是人工智能背后的支撑力量,正在改变一切。而黄仁勋则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仅基于英伟达的计算驱动,也得益于全球研究员的研究和开放。他特别提到中国研究员对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积极贡献,并将杭州称之为中国的硅谷。

算力是 AI 的基础,而硅则是算力的基础。黄仁勋肯定了这一观点,并强调未来硅基技术将集中在三个方面进行迭代,即晶体管结构迭代、封装技术迭代和硅光技术迭代。他表示,英伟达的技术路线图已经覆盖了接近十年的未来规划,在这一领域至少还有二十年的工作要做。

在对话中,两人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各个发展阶段。黄仁勋详细介绍了从 2012 年 AlexNet 出现以来,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语言理解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从感知智能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再到如今的推理型人工智能的演变过程。他认为推理型人工智能能够理解并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而下一波将是物理型人工智能,可应用于机器人等领域。

关于开源模型,黄仁勋认为它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他指出,绝大多数人工智能研究都是公开进行的,中国研究人员在 arXiv 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目前位居。开放科学和开放工程的合作模式使得创新速度不再仅仅取决于单个公司或团队,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合力。同时,开源模型也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安全性和质量。

此外,两人还讨论了人工智能对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长期影响。黄仁勋认为面向科学的人工智能将带来重大的影响,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模拟物理过程,推动科学进步。
关键词:黄仁勋AI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维库芯视频>>

当硬件工程师的项目下班之前要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