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型号:U* 3.0 应用范围:背板 种类:插头/插座 接口类型:U* 支持卡数:五合一 读卡类型:SD 形状:条形 制作工艺:熔接 特性:*潮 工作频率:高频 接触件材质:镀金 *缘体材质:塑胶 芯数:1 针数:9 线长:---(mm)
U* 3.0 规范
传输速率 这款新的*速接口的实际传输速率大约是3.2Gbps(即400*/S)。理论上的**率是4.8Gbps(即600*/S)。 数*输 U*3.0 引入全双工数*输。5根线路中2根用来发送数据,另2根用来接收数据,还有1根是地线。也就是说,U* 3.0可以同步全速地进行读写操作。以前的U*版本并不支持全双工数*输。 电源 电源的负载已增加到150毫安(U* 2.0是100毫安左右),配置设备可以*到900毫安。这比U* 2.0高了80%,充电速度速度更快。另外,U* 3.0的*小工作电压从4.4伏特降到4伏特,更加省电。 电源管理 U* 3.0 并没有采用设备轮询,而是采用中断驱动协议。因此,在有中断请求数*输之前,待机设备并不耗电。简而言之,U* 3.0支持待机、休眠和暂停等状态。 物理外观 上述的规范也会体现在U* 3.0的物理外观上。但U* 3.0的线缆会更“厚”,这是因为U* 3.0的数据线比2.0的多了4根内部线。不过,这个插口是U* 3.0的缺陷。它包含了额外的连接设备。 已支持的操作系统 Windows Vista、Windows 7(*要等到Windows 7 SP1)和Linux已支持U* 3.0. Mac还在观望,应该也会支持的。鉴于Windows XP的“年纪”,它能支持U* 3.0的希望几乎渺茫。[2]
从U* 1.1的12Mbps升级到U* 2.0的480Mbps,*幅度*了40倍,而从U* 2.0标准升级到U* 3.0标准*为10倍,但这10倍速度的*却有着很大的应用意义,既然U* 3.0的数*输率*了4.8Gbps,要远远高于其他传输标准,比如IEEE 1394的数*输通常为400Mbps~3.2Gbps之间,而*“U*移动硬盘终结者”的新一代eSATA标准也*有3Gbps的数*输率。
U* 3.0
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IEEE 1394、eSATA有着自己的应用定位,IEEE 1394标准,它的*大数*输速率为3.2Gbps,在速度上落后于U* 3.0,但提供了点对点传输功能,这样不用依赖PC即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输,同时支持同步和异步传输模式,可以连接63个设备,可以同时传输数字视频及数字音频信号,并且在采集和回录过程中没有信号损失,使得IEEE 1394接口更加适合多媒体设备(如DV机、采集卡),这些都是U* 3.0标准*的。总体来看IEEE 1394接口的应用更*、更自由,不过正是由于这些*性以及厂商的推广力度不够,IEEE 1394设备的普及度不高,通常是一个设备同时拥有IEEE 1394接口和U*接口。 对于eSATA标准,它实际上是SATA接口的扩展,也称为外置式SATA接口,支持即插即用,但在功能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先不支持供电功能,而且*须配合主板上的eSATA接口使用,这意味着无法*PC的使用限制,一般只适合移动硬盘、便捷DVD光驱及电视盒等设备使用,对于时*行的消费数码电子设备,就显得无用武之地了,因而在U* 3.0标准推出之后,eSATA是面临竞争压力*大的传输标准。但仍然要注意,由于eSATA源自主板上的SATA芯片,所以具备了引导启动功能,也就是说,电脑连接eSATA硬盘或eSATA光驱可以启动系统,而这是U*硬盘、U*光驱实现起来比较麻烦的,这对于系统维护、服务器在DOS数据下进行数据交换及其重要,不过对于普通大众来说,eSATA的*和发展或许就此终结。
U* 2.0为各式各样的设备以及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带宽,但是,随着高清视频、TB(1000GB)级存储设备、**像素数码相机、大容量的手机以及便携媒体播放器的出现,更高的带宽和传输速度就成为了*须。 每秒480Mb的传输速度可能都已经不算快了,更何况没有哪个U* 2.0设备能够*这个理论上的*高限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每秒320Mb的平均速度就已经很不错了。 同样,其实U* 3.0同样达不到4.8Gb的理论值,若只能*理论值的5成,那也是接近于U* 2.0的10倍了。 新的“Superspeed U*”将比现有的U*2.0速度快10倍,U*3.0规范已经进入*后的完成阶段。U*推广小组主席Jeff Ravencraft称,Superspeed U*的*高传输速度将是U* 2.0的10倍,传输速度*300*/s.他将给闪存产品带来更高的速度,使用固态硬盘,如果接口从U*2.0升级到3.0,那么就是螺旋桨飞机到喷气式飞机的飞跃。Superspeed U*的线缆和端口将采用向下兼容模式,intel已经弃用之前光纤互连的方式作为传输方式,据了解,此举是节约成本,而目前U*3.0的速度也*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无需在这方面深入开发。U*3.0的接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采用和U*2.0一致的针脚;另外增加了一系列电气接口供U*3.0信号传输使用。据Ravencraft透露,U*3.0将于明年中期正式发布,并面向高端产品,正式的产品将于2010年面世,但是*疑问,年底公布U*3.0规格草案后,肯定有厂商为了竞争*推出一些3.0的产品。[3]
U* 3.0之所以有“*速”的表现,*得益于技术的改进。相比目前的U* 2.0接口,U* 3.0增加了更多并行模式的物理总线。可以拿起身边的一根U*线,看看接口部分。在原有4线结构(电源,地线,2条数据)的基础上,U* 3.0再增加了4条线路,用于接收和传输信号。因此不管是线缆内还是接口上,总共有8条线路。正是额外增加的4条(2对)线路提供了“SuperSpeed U*”所需带宽的支持,得以实现“*速”。显然在U* 2.0上的2条(1对)线路,是不够用的。 此外,在信号传输的方法上仍然采用主机控制的方式,不过改为了异步传输。U* 3.0利用了双向数*输模式,而*是U* 2.0时代的半双工模式。简单说,数据*要着一个方向流动就可以了,简化了等待引起的时间消耗。 其实U* 3.0并没有采取什么鲜有听闻的高深技术,却在理论上*了10倍的带宽。也因此更具亲和力和友好性,一旦SuperSpeed U*产品问世,可以让更多的人轻松接受并且做出更出色的定制化产品。
“SuperSpeed U*”改进远不止在传输速率方面的*。在U* 3.0中,设备和电脑主机之间如何更加融洽的配合,也被当作了一项重点研究的方向。在继承U* 2.0*架构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双总线模式的优势,如何让用户能够直接的体验到U* 3.0比U* 2.0的*,成为了重点: 需要时能提供更多电力 U* 3.0能够提供50%—80%更多的电力支持那些需要更多电能驱动的设备,而那些通过U*来充电的设备,则预示着能够更快的完成充电。 新Powered-B接口由额外的2条线路组成,提供了*1000毫安的电力支持。*可以驱动无线U*适配器,而*了传统U*适配器靠线缆连接的*要。通常有线U*设备需要连接到集线器或者是电脑本身上,而高电能支持下,就不需要在有“线”存在了。 不需要时就自动减少耗电 转换到U* 3.0,功耗也是要考虑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的电源管理就很*要,可以*设备的空闲的时候减少电力消耗。 大量的数据流传输需要更快的性能支持,同时传输的时候,空闲时设备可以转入到低功耗状态。甚至可以空下来去接收其他的指令,完成其他动作。 其实,在U* 3.0中也并不是*的东西都更新换代了,比如线缆的长度。当在某些应用中需要尽可能高的吞吐量的时候,往往线缆依旧会成为瓶颈。虽然在U* 3.0规范中,没有明确指定U*线缆有多长,但是电缆材质和信号质量还是影响了传输的效果。因此在传输数百兆大数据流的时候,线缆长度*好不要*过3米。 另外,一些支持“SuperSpeed U*”的硬件产品,例如集线器(hub)可能要比U* 2.0的贵很多,这就像是现在主动供电集线器和被动供电的一个道理。因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SuperSpeed hub”应该具备2类接口,一个用来扮演真正“SuperSpeed hub”的角色,另外一个则要扮演普通*hub的角色。 网络上有一些非的言论谈到了U* 3.0可以使用光纤,其实这正是U*规范组织正在考虑的问题,也许会在下一个修正版本中推出,也许会让一些有能力的第三方公司来尝试一下。[4]
U* 3.0相关的线缆,接口以及集线器等产品要在2009年下半年稍晚的时候推出,而支持U* 3.0的消费型设备也会紧随其后。而批量的外设产品推出则要到2010年。 来自微软的消息是,微软会从2010年开始逐步的推进U* 3.0设备的研发工作。 之所以没有大批量的厂商跟进,主要原因是开发相关U* 3.0的总线控制芯片以及设备产品需要时间,另外厂商也需要等待U* 3.0相关规范*后杀青,厂商才能放心的去进行设计。 从原型产品到评估版再到*后的开发版,拿到厂商手里再去做研发已经耽误了*的时间,因此不会看到*版的规范一出来就出现一夜之间普及的态势。市场的接受和采纳度还是需要逐步展开的。
传输速率
这款新的*速接口的实际传输速率大约是3.2Gbps(即400*/S)。理论上的**率是4.8Gbps(即600*/S)。
数*输
U*3.0 引入全双工数*输。5根线路中2根用来发送数据,另2根用来接收数据,还有1根是地线。也就是说,U* 3.0可以同步全速地进行读写操作。以前的U*版本并不支持全双工数*输。
电源
电源的负载已增加到150毫安(U* 2.0是100毫安左右),配置设备可以*到900毫安。这比U* 2.0高了80%,充电速度速度更快。另外,U* 3.0的*小工作电压从4.4伏特降到4伏特,更加省电。
电源管理
U* 3.0 并没有采用设备轮询,而是采用中断驱动协议。因此,在有中断请求数*输之前,待机设备并不耗电。简而言之,U* 3.0支持待机、休眠和暂停等状态。
物理外观
上述的规范也会体现在U* 3.0的物理外观上。但U* 3.0的线缆会更“厚”,这是因为U* 3.0的数据线比2.0的多了4根内部线。不过,这个插口是U* 3.0的缺陷。它包含了额外的连接设备。
已支持的操作系统
Windows Vista、Windows 7(*要等到Windows 7 SP1)和Linux已支持U* 3.0. Mac还在观望,应该也会支持的。鉴于Windows XP的“年纪”,它能支持U* 3.0的希望几乎渺茫。[
从U* 1.1的12Mbps升级到U* 2.0的480Mbps,*幅度*了40倍,而从U* 2.0标准升级到U* 3.0标准*为10倍,但这10倍速度的*却有着很大的应用意义,既然U* 3.0的数*输率*了4.8Gbps,要远远高于其他传输标准,比如IEEE 1394的数*输通常为400Mbps~3.2Gbps之间,而*“U*移动硬盘终结者”的新一代eSATA标准也*有3Gbps的数*输率。
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IEEE 1394、eSATA有着自己的应用定位,IEEE 1394标准,它的*大数*输速率为3.2Gbps,在速度上落后于U* 3.0,但提供了点对点传输功能,这样不用依赖PC即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输,同时支持同步和异步传输模式,可以连接63个设备,可以同时传输数字视频及数字音频信号,并且在采集和回录过程中没有信号损失,使得IEEE 1394接口更加适合多媒体设备(如DV机、采集卡),这些都是U* 3.0标准*的。总体来看IEEE 1394接口的应用更*、更自由,不过正是由于这些*性以及厂商的推广力度不够,IEEE 1394设备的普及度不高,通常是一个设备同时拥有IEEE 1394接口和U*接口。
对于eSATA标准,它实际上是SATA接口的扩展,也称为外置式SATA接口,支持即插即用,但在功能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先不支持供电功能,而且*须配合主板上的eSATA接口使用,这意味着无法*PC的使用限制,一般只适合移动硬盘、便捷DVD光驱及电视盒等设备使用,对于时*行的消费数码电子设备,就显得无用武之地了,因而在U* 3.0标准推出之后,eSATA是面临竞争压力*大的传输标准。但仍然要注意,由于eSATA源自主板上的SATA芯片,所以具备了引导启动功能,也就是说,电脑连接eSATA硬盘或eSATA光驱可以启动系统,而这是U*硬盘、U*光驱实现起来比较麻烦的,这对于系统维护、服务器在DOS数据下进行数据交换及其重要,不过对于普通大众来说,eSATA的*和发展或许就此终结。
U* 2.0为各式各样的设备以及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带宽,但是,随着高清视频、TB(1000GB)级存储设备、**像素数码相机、大容量的手机以及便携媒体播放器的出现,更高的带宽和传输速度就成为了*须。
每秒480Mb的传输速度可能都已经不算快了,更何况没有哪个U* 2.0设备能够*这个理论上的*高限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每秒320Mb的平均速度就已经很不错了。
同样,其实U* 3.0同样达不到4.8Gb的理论值,若只能*理论值的5成,那也是接近于U* 2.0的10倍了。
新的“Superspeed U*”将比现有的U*2.0速度快10倍,U*3.0规范已经进入*后的完成阶段。U*推广小组主席Jeff Ravencraft称,Superspeed U*的*高传输速度将是U* 2.0的10倍,传输速度*300*/s.他将给闪存产品带来更高的速度,使用固态硬盘,如果接口从U*2.0升级到3.0,那么就是螺旋桨飞机到喷气式飞机的飞跃。Superspeed U*的线缆和端口将采用向下兼容模式,intel已经弃用之前光纤互连的方式作为传输方式,据了解,此举是节约成本,而目前U*3.0的速度也*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无需在这方面深入开发。U*3.0的接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采用和U*2.0一致的针脚;另外增加了一系列电气接口供U*3.0信号传输使用。据Ravencraft透露,U*3.0将于明年中期正式发布,并面向高端产品,正式的产品将于2010年面世,但是*疑问,年底公布U*3.0规格草案后,肯定有厂商为了竞争*推出一些3.0的产
U* 3.0之所以有“*速”的表现,*得益于技术的改进。相比目前的U* 2.0接口,U* 3.0增加了更多并行模式的物理总线。
可以拿起身边的一根U*线,看看接口部分。在原有4线结构(电源,地线,2条数据)的基础上,U* 3.0再增加了4条线路,用于接收和传输信号。因此不管是线缆内还是接口上,总共有8条线路。正是额外增加的4条(2对)线路提供了“SuperSpeed U*”所需带宽的支持,得以实现“*速”。显然在U* 2.0上的2条(1对)线路,是不够用的。
此外,在信号传输的方法上仍然采用主机控制的方式,不过改为了异步传输。U* 3.0利用了双向数*输模式,而*是U* 2.0时代的半双工模式。简单说,数据*要着一个方向流动就可以了,简化了等待引起的时间消耗。
其实U* 3.0并没有采取什么鲜有听闻的高深技术,却在理论上*了10倍的带宽。也因此更具亲和力和友好性,一旦SuperSpeed U*产品问世,可以让更多的人轻松接受并且做出更出色
“SuperSpeed U*”改进远不止在传输速率方面的*。在U* 3.0中,设备和电脑主机之间如何更加融洽的配合,也被当作了一项重点研究的方向。在继承U* 2.0*架构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双总线模式的优势,如何让用户能够直接的体验到U* 3.0比U* 2.0的*,成为了重点:
需要时能提供更多电力
U* 3.0能够提供50%—80%更多的电力支持那些需要更多电能驱动的设备,而那些通过U*来充电的设备,则预示着能够更快的完成充电。
新Powered-B接口由额外的2条线路组成,提供了*1000毫安的电力支持。*可以驱动无线U*适配器,而*了传统U*适配器靠线缆连接的*要。通常有线U*设备需要连接到集线器或者是电脑本身上,而高电能支持下,就不需要在有“线”存在了。
不需要时就自动减少耗电
转换到U* 3.0,功耗也是要考虑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的电源管理就很*要,可以*设备的空闲的时候减少电力消耗。
大量的数据流传输需要更快的性能支持,同时传输的时候,空闲时设备可以转入到低功耗状态。甚至可以空下来去接收其他的指令,完成其他动作。
其实,在U* 3.0中也并不是*的东西都更新换代了,比如线缆的长度。当在某些应用中需要尽可能高的吞吐量的时候,往往线缆依旧会成为瓶颈。虽然在U* 3.0规范中,没有明确指定U*线缆有多长,但是电缆材质和信号质量还是影响了传输的效果。因此在传输数百兆大数据流的时候,线缆长度*好不要*过3米。
另外,一些支持“SuperSpeed U*”的硬件产品,例如集线器(hub)可能要比U* 2.0的贵很多,这就像是现在主动供电集线器和被动供电的一个道理。因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SuperSpeed hub”应该具备2类接口,一个用来扮演真正“SuperSpeed hub”的角色,另外一个则要扮演普通*hub的角色。
网络上有一些非的言论谈到了U* 3.0可以使用光纤,其实这正是U*规范组织正在考虑的问题,也许会在下一个修正版本中推出,也许会让一些有能力的第三方公司来尝试一
U* 3.0相关的线缆,接口以及集线器等产品要在2009年下半年稍晚的时候推出,而支持U* 3.0的消费型设备也会紧随其后。而批量的外设产品推出则要到2010年。
来自微软的消息是,微软会从2010年开始逐步的推进U* 3.0设备的研发工作。
之所以没有大批量的厂商跟进,主要原因是开发相关U* 3.0的总线控制芯片以及设备产品需要时间,另外厂商也需要等待U* 3.0相关规范*后杀青,厂商才能放心的去进行设计。
从原型产品到评估版再到*后的开发版,拿到厂商手里再去做研发已经耽误了*的时间,因此不会看到*版的规范一出来就出现一夜之间普及的态势。市场的接受和采纳度还是需要逐步展开的。
友情链接: 深圳市元东发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