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维库电子市场网 > 元器件 > 连接器/接插件 > 电脑连接器

各种*型U*3.0连接器插头插座

供应各种*型U*3.0连接器插头插座
供应各种*型U*3.0连接器插头插座
  • 加工定制:

  • 品牌/商标:

    YDE

  • 型号/规格:

    U*3.0

  • 应用范围:

    电脑及周边配件

  • 种类:

    插头/插座

  • 接口类型:

    U*

  • 接触件材质:

    磷铜

  • *缘体材质:

    PBT

  • 芯数:

    9

  • 针数:

    9

普通会员
  • 企业名:东莞市优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生产企业

    电话:

    联系人:杨超仲

    地址:广东东莞中国 广东 东莞市 横沥镇上车岗工业区

商品信息

我司遵照U* IF发布的U*3.0规范开发设计的U*3.0系列连接器,性能**合U*3.0规范的要求.

为*品质,构成产品的*材料*满足欧盟ROSH或REACH标准要求.接触材料为磷青铜,镀金;外壳镀镍过24小时盐雾测试.塑胶基座为PBT加玻纤.

 

      U* 3.0是*新的U*规范,该规范由Intel等大公司发起。目前,U* 2.0已经得到了PC厂商普遍*,接口更成为了硬件厂商接口*备,看看家里常用的主板就清楚了。
  随着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进步,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大的带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每秒2/300M的传输速度将会越来越*让人们安于现状了。2007年,Intel在IDF上把SuperSpeed U*作为了一项重要的话题拿出来展示。到了2008年11月17日,U* 3.0标准才算是正式完成并公开发布。
     U* 3.0接口尺寸标准
  同时新的U*执行组织(U* Implementers Forum,U*-IF)也正式开始接管和运作该规范,公布了详细的技术文档,以便业界的硬件厂商们能够依此来研发U* 3.0相关的产品。
  U* 3.0简要规范如下:
  ·提供了更高的每秒4.8Gb传输速度
  ·对需要更大电力支持的设备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大化了总线的电力供应
  ·增加了新的电源管理职能
  ·全双工数据通信,提供了更快的传输速度
  ·向下兼容U* 2.0设备
[编辑本段]Δ 比U* 2.0快么?
  U* 2.0为各式各样的设备以及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带宽,但是,随着高清视频、TB(1024GB)级存储设备、*千兆像素数码相机、大容量的手机以及便携媒体播放器的出现,更高的带宽和传输速度就成为了*须。
  双向传输你说快不快?
  每秒480Mb的传输速度可能都已经不算快了,更何况目前没有哪个U* 2.0设备能够*这个理论上的*高限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每秒320Mb的平均速度就已经很不错了。
  同样,其实U* 3.0同样达不到4.8Gb的理论值,但,哪怕只能*理论值的5成,那也是接近于U* 2.0的10倍了。
[编辑本段]Δ U* 3.0是如何做到这么快的?
  U* 3.0之所以有“*速”的表现,*得益于技术的改进。相比目前的U* 2.0接口,U* 3.0增加了更多并行模式的物理总线。Micro B接口
  读者朋友可以拿起你身边的一根U*线,看看接口部分。在原有4线结构(电源,地线,2对数据)的基础上,U* 3.0再增加了4条线路,用于接收和传输信号。因此不管是线缆内还是接口上,总共有8条线路。如下图:
  U* 3.0规范数*输线缆内部结构U*3.0线
  U* 3.0线缆实物照片
  正是额外增加的4条(2对)线路提供了“SuperSpeed U*”所需带宽的支持,得以实现“*速”。显然在U* 2.0上的2条(1对)线路,是不够用的。
  此外,在信号传输的方法上仍然采用主机控制的方式,不过改为了异步传输。U* 3.0利用了双向数*输模式,而*是U* 2.0时代的半双工模式。简单说,数据*要着一个方向流动就可以了,简化了等待引起的时间消耗。
  其实U* 3.0并没有采取什么我们鲜有听闻的高深技术,却在理论上*了10倍的带宽。也因此更具亲和力和友好性,一旦SuperSpeed U*产品问世,可以让更多的人轻松接受并且做出更出色的定制化产品。
  U* 3.0还有哪些更*的地方?A型接口 “SuperSpeed U*”改进远不止在传输速率方面的*。在U* 3.0中,设备和电脑主机之间如何更加融洽的配合,也被当作了一项重点研究的方向。在继承U* 2.0*架构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双总线模式的优势,如何让用户能够直接的体验到U* 3.0比U* 2.0的*,成为了重点:
  ·需要时能提供更多电力
  U* 3.0能够提供50%—80%更多的电力支持那些需要更多电能驱动的设备,而那些通过U*来充电的设备,则预示着能够更快的完成充电。
    新Powered-B接口由额外的2条线路组成,提供了*1000毫安的电力支持。*可以驱动无线U*适配器,而*了传统U*适配器靠线缆连接的*要。通常有线U*设备需要连接到集线器或者是电脑本身上,而高电能支持下,就不需要在有“线”存在了。 复合接口
  ·不需要时就自动减少耗电
   转换到U* 3.0,功耗也是要考虑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的电源管理就很*要,可以*设备的空闲的时候减少电力消耗。
  大量的数据流传输需要更快的性能支持,同时传输的时候,空闲时设备可以转入到低功耗状态。甚至可以空下来去接收其他的指令,完成其他动作。
  多长才是好?
  其实,在U* 3.0中也并不是*的东西都更新换代了,比如线缆的长度。当在某些应用中需要尽可能高的吞吐量的时候,往往线缆依旧会成为瓶颈。虽然在U* 3.0规范中,没有明确指定U*线缆有多长,但是电缆材质和信号质量还是影响了传输的效果。因此在传输数百兆大数据流的时候,线缆长度*好不要*过3米。线缆断面
  另外,一些支持“SuperSpeed U*”的硬件产品,例如集线器(hub)可能要比U* 2.0的贵很多,这就像是现在主动供电集线器和被动供电的一个道理。因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SuperSpeed hub”应该具备2类接口,一个用来扮演真正“SuperSpeed hub”的角色,另外一个则要扮演普通*hub的角色。
  网络上现在有一些非的言论谈到了U* 3.0可以使用光纤,其实这正是U*规范组织正在考虑的问题,也许会在下一个修正版本中推出,也许会让一些有能力的第三方公司来尝试一下。

Δ 我现有的外设能够正常工作吗?
  *是,U* 3.0从规划之初就开始谨慎的希望和U* 2.0共存。
  U* 3.0采用新的物理接口和新的电缆来*和新设备有更*的连接能力,但新接口保持了和4线U* 2.0一样的规格,*可以接入到现有的U*接口中使用。而只有设备本身硬件支持“SuperSpeed U*”,5个*线组才能实现U* 3.0的真正意义,完成接收和发送数据的作用。
  新U* 3.0接口和U* 2.0硬件*兼容

Δ U* 3.0产品什么时候面市?
  U* 3.0相关的线缆,接口以及集线器等产品要在2009年下半年稍晚的时候推出,而支持U* 3.0的消费型设备也会紧随其后。而批量的外设产品推出则要到2010年。
  来自微软的消息是,微软会从2010年开始逐步的推进U* 3.0设备的研发工作。
  之所以目前没有大批量的厂商跟进,主要原因是开发相关U* 3.0的总线控制芯片以及设备产品需要时间,另外厂商也需要等待U* 3.0相关规范*后杀青,厂商才能放心的去进行设计。
  从原型产品到评估版再到*后的开发版,拿到厂商手里再去做研发已经耽误了*的时间,因此不会看到*版的规范一出来就出现一夜之间普及的态势。市场的接受和采纳度还是需要逐步展开的。

Δ U* 2.0又将何去何从?
  至少未来5年我们*会看到U* 2.0相关产品退出市场。
  对带宽要求较高的设备,如数码相机、大容量移动硬盘等产品,将会因为需求而*向“SuperSpeed U*”过渡。但是因为成本的原因,业界还要看产量和市场需求。因此也同时限制了U* 3.0在高端市场的普及。
  2010年,主板将*先会向U* 3.0接口转变,“SuperSpeed”规范的接口将在新PC*为标配。同时,设备厂商也就不得以的被动的向U* 3.0转化。
  *后,U* 2.0将会和U* 1.1一样逐步的被淘汰。不过,在现在甚至是可以预见的将来,U* 2.0相关设备依旧*。

什么操作系统能支持U* 3.0?
  在2008年11月举行的,“SuperSpeed”开发者大会上,微软宣布Windows 7能够提供对U* 3.0的支持,但不是目前的版本,而是稍后放出的Service Pack补丁或者一些特定的升级中。不**是Windows 7,甚至Vista也有可能支持“SuperSpeed”,当然只要微软愿意。至少目前来看,微软的很多合作伙伴还是希望Vista能够支持U* 3.0的。
  至于Windows XP目前还不得而知,XP毕竟已经是7年前的产物了,因此,支持与否恐怕就不那么重要了。
  Windows 7支持
  开源系统方面, Linux明确的表示支持U* 3.0,前提是扩展主控制器界面(xHCI)规范正式发布。目前非公开版本号为0.95,还是一个待定的草案。
  苹果方面,按照“惯例”依旧在MacOS X是否支持“SuperSpeed U*”问题上保持缄默。不过,一旦U* 3.0兑现了如同U* 2.0一样的“即插即用”,市场上大量的“SuperSpeed”设备就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到时,苹果怎又会不附庸这个潮流和趋势呢?
  至于对Firewire信号是否存在干扰问题,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不管怎样,苹果需要去支持“SuperSpeed”,如果*人都看好这个接口标准的话。
  起初,在U* 3.0的支持方面,不管是操作系统还是设备,肯定不会*。初期会简单的在小型设备上试用,然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还不会*发挥U* 3.0的优势。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都会逐步的完善起来。

Δ U* 3.0能够带动什么样的应用?
  简单说,*的*U* 2.0设备拿到U* 3.0上来只能会有更好的表现,至少*加的糟糕。
  这些设备包括:
  ·外置硬盘 - 在传输速度上至*两倍的*,更不用担心供电不足的问题了。
  ·高分辨率的网络摄像头、视频*器
  ·视频显示器,例如采用DisplayLink U*视频技术的产品
  ·U*接口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
  ·蓝光光驱等
  另外,我们*常用的读卡器设备,尤其是当设备中同时使用多种类型的闪存卡,或者是读卡器连接到U* Hub上,而U* Hub上又有多个读卡器的时候,那种传输速度简直是*忍受的折磨。U* 3.0则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5-10倍的带宽不是问题。
  还有一点是可以预见的,理论上每秒4.8Gb的传输速度,*让U*侵入到以前*敢涉猎的范围,例如磁盘阵列系统。

Δ U* 3.0的竞争对手又如何呢?
  · Firewire
  提到竞争对手,就还得说说“Firewire”(我们熟知的IEEE 1394,当然这种说法不正确)。不管是Firewire 400还是800,都*后都没有普及过U* 2.0。苹果是发起IEEE 1394“Firewire”标准的厂商,有趣的是,苹果在不断的将Firewire从*初的iPod到后来的主流MacBook上一点一点的拿掉。
  2007底,1394同业公会宣布了Firewire 3200,称为S3200。是在现有的Firewire 800标准基础上建立的,和Firewire 800采用了相同的接口和线缆。但是,S3200本身自乱了阵脚,升级设备造成了混乱,以至于到今天也没有能够得到更多的推进,即便是保有优势的视频影像市场。
  Firewire接口
  Firewire的优势在于*率,因为采用了点对点,全双工模式传输数据。数据吞吐量*要高于U* 2.0,并且实际传输速度*接近其每秒800Mb的理论值。在数据持续传输测试中,Firewire 800能够提供平均90*/s的速度,而U* 2.0只有40*/s。
  而至于S3200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 eSATA
  eSATA在2004年面市,作为一种消费型接口和U* 2.0以及Firewire方案以及来竞争外置存储市场。算是比较成功的解决了瓶颈问题,并且发挥了硬盘本身的性能优势。eSATA支持每秒3.2Gb的传输速率,这**了硬盘的传输*限。比U* 2.0要快,也比Firewire 800有优势。
  eSATA接口(右)
  eSATA从本身看不具备缺点,然而2米的线缆长度制约了其更深远的发展,并且初期其本身是不能通过总线直接向eSATA设备供电的。*近几年,eSATA开始侵蚀U*以及Firewire的市场份额,*是在数据存储领域。坦诚的讲,其应用范围还有*限制,并且在便携市场里并不方便。
  · ExpressCard 2.0
  ExpressCard 2.0基本上和U* 3.0规格同期发布,主要是**ExpressCard现有标准的传输速度。和PCI Express以及U* 3.0规格紧密,ExpressCard 2.0提供了多方面的应用模式,用来解决目前大吞吐量的数*输瓶颈。和ExpressCard保持向下兼容,将会和U* 3.0并存。
  ExpressCard 2.0扩展卡
 

Δ 综述:
  瓶颈和竞争,催生了U* 3.0的诞生,也正好迎合了用户的口味。更加吸引大众的,无外乎10倍于U* 2.0的传输速度和向下兼容性。担心系统支持我看没有*要,好的东西自然会有人来支持,毕竟是互利的好事。


















 

联系方式

企业名:东莞市优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生产企业

电话:

联系人:杨超仲

地址:广东东莞中国 广东 东莞市 横沥镇上车岗工业区

提示:您在维库电子市场网上采购商品属于商业贸易行为。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卖家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卖家负责,请意识到互联网交易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请广大采购商认准带有维库电子市场网认证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电子元器件产品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