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 2030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逼近 6 万台

类别:行业趋势  出处:网络整理  发布于:2025-06-21 09:48:02 | 3380 次阅读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正通过 “应用验证 — 技术突破” 的双向循环模式,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众多多元化厂商积极投身其中,共同构建产业生态,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进步。
  从市场出货数据来看,2024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约为 2000 台,而预计到 2030 年,这一数字将接近 6 万台,复合增长率高达 95.3%。这一惊人的增长速度,凸显了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
  当前,人形机器人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布局特点,各行业龙头纷纷入场。行业主要涵盖了六类厂商,包括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服务机器人厂商、工业机器人厂商、汽车制造厂商、智能家居厂商以及手机厂商等。其中,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在行业中起到引领作用,其他类型厂商虽然各具优势,但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不过,它们都在积极探索、加快布局,试图通过补足短板、发挥长板,实现关键突破,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在技术层面,人形机器人正处于加速创新的阶段,围绕本体、小脑、大脑三大核心技术架构持续演进,其中大脑成为当前的突破重点。在本体方面,行业正沿着 “上肢”“下肢” 双向协同推进。下肢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上肢亟待突破。中国厂商有望在感知、执行、供能等关键模块率先实现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突破。在小脑方面,随着大模型的发展,控制方法正加速向具备泛化能力与自适应性的基于学习方式(如强化学习 RL 和模仿学习 IL)演进,推动运动控制能力在近两年实现了显著提升。而作为实现智能泛化关键模块的大脑,正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持续向具身智能模型演进。通过集成视觉、语音、触觉等多模态感知输入与生成式语言回复、动作指令输出,实现从 “看懂” 到 “做出” 的智能闭环,支撑机器人迈向通用智能。目前,视觉是人形机器人主要的感知来源,融合视觉 - 语言模型与运动控制的大模型平台正快速发展。
  结合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演变,IDC 指出人形机器人的商用化进程可划分为近期(1 - 3 年)、中期(3 - 5 年)与远期(5 - 10 年)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应用重心与价值实现路径各有特色。
  多家机构对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潜力表示看好。中金指出,人形机器人或是具身智能的形态。尽管受限于技术与成本,人形机器人短期应用仍较为有限,但长期来看,它将胜任多元多样的任务场景,中金预测远期潜在市场空间超万亿元。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测算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10.17 亿美元,到 2030 年将达到 150 亿美元,2024 年至 2030 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 56%,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 1.19 万台增长至 60.57 万台;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到 2030 年将达到近 380 亿元,销量将从 0.40 万台增长至 27.12 万台。
关键词:人形机器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维库芯视频>>

一分钟了解无源晶振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