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市场内热外冷,哪个才是“真相”?

类别:业界动态  出处:网络整理  发布于:2023-02-25 10:42:29 | 452 次阅读

    近日,禾赛科技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激起市场一池春水。热闹非凡的国内激光雷达市场中,速腾聚创(RoboSense)近期宣布与丰田汽车旗下多款车型达成量产定点合作,成为进入丰田汽车供应链体系的中国激光雷达企业,还宣布与赛力斯汽车达成定点合作。
    相比之下,国外激光雷达市场却屡屡传出这样的新闻:不少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面临破产窘境。看似“冰火两重天”的国内外市场,透露出激光雷达发展哪些信号?
    国内市场暖意融融
    资本市场对于行业发展的嗅觉往往是敏锐的。2022年年末,国内激光雷达系统供应商亮道智能完成超亿元B1轮融资,融资将用于加大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研发投入;此前,智能激光雷达系统科技企业速腾聚创也寻求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约1.5亿美元,以支持其产品扩张,投资方阵容涵盖车企、头部供应商等供应链各个环节。
    当地时间2月9日,禾赛科技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过去18个月里中国公司的美股IPO,让温吞已久的美股IPO市场再次迎来生机。
    据悉,禾赛科技开盘报23.7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25%,日内涨幅曾扩大到28.6%。以收盘价计算,禾赛科技的市值为26.21亿美元,超越美国激光雷达制造商Luminar,成为全球市值的激光雷达公司。
    禾赛科技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在招股书中表示,按照2022年前三季度的营收规模来计算,公司营收已经在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中第一,比第二名高出了3.6倍以上。
    禾赛科技高营收成绩单的背后,是公司激光雷达产品的高市占率在“撑腰”。2022年12月27日,禾赛科技正式宣布,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累计交付超10万台激光雷达。其中,仅2022年一年,禾赛科技就交付了8万台激光雷达,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年度“量产”。据了解,理想汽车、百度旗下集度汽车和路特斯(LOTES)都是禾赛科技的大客户,搭载车型分别为理想L9、集度ROBO-01和路特斯Eletre。
    国内激光雷达市场中,还有更多竞争力极强的激光雷达企业。近期,速腾聚创正式宣布与丰田汽车旗下多款车型达成量产定点合作,成为进入丰田汽车供应链体系的中国激光雷达企业。他们还宣布与赛力斯汽车达成定点合作,合作车型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近期上市的IM智己汽车LS7也将搭载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预计于3月交付用户。
    华为于近期发布了两项激光雷达新,北汽蓝谷旗下极狐阿尔法S HI版、长城汽车机甲龙,以及即将实现交付的阿维塔11均搭载华为的激光雷达;去年,作为全球首批真正实现量产上车的高性能激光雷达——图达通Innovusion激光雷达Falcon已搭载于蔚来ET7等新车;亮道智能补盲激光雷达LDSatellite的SPAD芯片也已经通过AEC-Q100,计划在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量产。
    国外市场“遇冷”的背后
    与暖意融融的国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资本“冷空气”似乎席卷了国外激光雷达市场。2022年下半年以来,数个曾经风靡资本市场的国外激光雷达企业均被曝出经营困难。
    去年9月30日,被誉为激光雷达鼻祖的Ibeo公司宣告破产;11月,Velodyne、Luminar、Ouster等头部公司纷纷传出裁员与亏损扩大的消息,Velodyne和Ouster这两大美国上市激光雷达公司在11月7日宣布合并;12月,硅谷科技初创公司Quanergy Systems申请破产保护。
    破产、合并、退市……国外激光雷达大厂的“节节败退”其实不是技术落后导致的,它们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在激光雷达成本与大规模量产之间达到平衡。
    较低的性价比造成了国外大厂激光雷达产品的“上车难”问题。以Ibeo、Luminar等公司为代表的国外激光雷达企业,虽然在激光雷达产品的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但激光雷达要想真正“上车”,除了要满足可靠性、性能等严格车规级要求,还需要考虑产品性价比和量产能力等多重因素。
    “如果性能很强,价格会很贵;如果太便宜,性能又不够高,都不行。”Cepton公司CEO兼联合创始人裴军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将高性能、低成本和高可靠性这三个因素相结合,激光雷达才能变成车内的一个零件。
    市场竞争是快节奏且优胜劣汰的。RoboSense品牌生态战略副总裁与合伙人王嗣翔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国内激光雷达产品已经进入量产阶段,目前海外激光雷达企业与国内企业在产品成熟度上还存在差异。
    因成本较高不能满足量产要求,国外激光雷达市场的寒冬真的来了吗?在扬州群发换热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少楼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我不认为国外激光雷达市场进入寒冬。”庄少楼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国外雷达企业起步较早,并且严格遵循系统性的开发模式。从技术与产品上来说,国外激光雷达产业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但因关键技术问题没解决、急于抢占市场而导致无法量产,迟迟不能交付车企订单,因此陷入了财务危机。”
    庄少楼认为,财务动荡不会影响市场对激光雷达技术和应用前景的认可,特别是OPA激光雷达。如果国外激光雷达企业能够在技术和材料等方面进行改善与精进,那么国外激光雷达市场仍将具备较强竞争力。
    电动汽车热销加速激光雷达发展
    国内激光雷达市场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规模量产交付。国内激光雷达企业在尚未有效盈利之前,规模化生产是降低成本的一个有效方法。现阶段,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智能化速度正在加速激光雷达的市场需求,有助于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超68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
    在王嗣翔看来,国内激光雷达的发展可以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是精密仪器时代。这一阶段激光雷达主要任务是满足市场应用需求,产品以机械式激光雷达为主,主要做的事情是做本土化替代,提供比海外企业更全的产品矩阵和更高性价比。在2020年之前,上半场已基本“交卷”。
    下半场则是大规模前装量产的固态激光雷达时代。在这个时间点,厂商储备了相关产品,做好了量产上车的准备,同时主机厂也有相应需求,是一个相互成就的时间点。国内厂商正好踩准了这个时间点,所以获得了大量定点订单。
    电动汽车和激光雷达两个领域之间有着天然的关联性。王嗣翔对记者说:“从表象上看,激光雷达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想象力的眼睛’,市场的火热离不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激光雷达本身的发展历程与自动驾驶息息相关;从根本上看,激光雷达本身的产品特性,使之成为汽车产业完成‘新四化’升级、保障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安全的必备传感器。”
    在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纯视觉”自动驾驶感知方案存在难以避免的缺陷。王嗣翔对此进一步表示,激光雷达具备主动探测、精准感知的优异特性,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性逐渐攀升,热度也水涨船高,终其核心零部件的地位获得汽车行业的广泛认可。
    庄少楼也对记者表示,激光雷达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其重要的应用领域就是智能汽车驾驶。智能驾驶的推广可以在充电和节能方面为电动汽车提供助力,车机互联、车网互联等智能交互系统的相辅相承,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国内一些电动汽车企业已经在积极寻求与激光雷达企业的合作。庄少楼告诉记者,激光雷达企业的发展取决于技术路线,当前部分车企已经在打造电动汽车的智能驾驶,但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仍任重道远。
    记者了解到,产品设计上,RoboSense速腾聚创M系列产品选择了更先进的第二代二维MEMS芯片扫描方案,实现了可靠性、可量产性、成本与性能的均衡;群发公司已在2022年完成了OPA 2D全固态激光雷达硅光芯片的研制工作,在进行市场推广的同时也在开展OPA 3D激光雷达硅光芯片的研制。
关键词:激光雷达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排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