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器件实现大画面”打破显示形态固化问题

类别:业界动态  出处:中国电子报  发布于:2023-10-27 11:01:01 | 405 次阅读

  近眼显示是实现VR技术的主要平台设备。通过提升相关元件模块的性能稳定度与显示效果,近眼显示能够打造更具沉浸感的VR体验。目前,近眼显示技术产品正朝着更轻、更薄、更便携的方向发展。用户由于不断追求近眼显示的舒适度、真实度和流畅度,对近眼显示器所渲染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0月19日至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世界VR产业大会在江西南昌召开。大会期间,由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中国区(SID China)承办的近眼显示主题论坛汇聚近眼显示领域上下游企业,探讨当前技术路线、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挑战、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助力近眼显示技术产业化发展。
 
  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宇宁:
  “用小器件实现大画面”打破显示形态固化问题
  由于显示器件形态固化问题,生产厂家要实现大尺寸、高沉浸、高分辨率,需要把屏幕做得很大,这会增加材料、投入的成本。“用小器件实现大画面”能够打破这种限制。
  基于光学透视的工作原理,像源具备高度集成的特点,也就是所说的“小器件”。仅为几微米厚的光学膜叠加在镜片上,就可以呈现100寸、200寸大小的高清画面。OLED、LED等技术在“小器件”方面各有优势和劣势。
  实现“大画面”的技术路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反射、折射等传统几何光学控制光场;另一种是通过衍射来实现光场的调控。其中,传统几何光学厚度更高、体积更大;衍射光学对精密度的要求更高,在器件的节约程度上可以做到更好,能够实现薄膜化。
  衍射光学有两种流派,一种是表面浮雕,即在器件上实现表面形貌的变化,尺寸达到光波长量级。另一种是体全息,即控制内部折射率分布,同样形成衍射功能。光栅材料、制备工艺、仿真设计是体全息光波导的三大主要核心技术。
  轻薄化、小型化及宽幅高分辨率是近眼显示发展重要趋势
  近眼显示是VR/AR时代的显示屏,轻薄化、小型化及宽幅高分辨率是其发展的重要趋势。
  但在开发AR近眼显示产品时会遇到很多难题。首先是扩展量守恒定律。显示屏越小,分辨率越低,所能开发的视场就会越小。其次,视场分辨率也是一大限制。视场角越大,角分辨率越低,会影响用户体验。,与传统的显示装备相比,无论是视场角100度以上的显示,或是360度环屏宽幅高分辨率的显示,都对近眼显示系统提出了很高要求。
  根据传统VR光学设计和pancake设计对比情况,在同等或是光学指标进一步优化的情况下,曲面半径可以实现更高清晰度的显示,也更容易加工和制造。基于此,耐德佳公司团队提出了一种紧凑的、宽视场、大EPD和良好的图像质量折反式VR-HMD系统,并认为这种紧凑的折反设计取代传统的VR镜头,是VR显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Fast LCD需要攻克像素密度和延迟问题
  Fast LCD领域有两个需要攻克的核心问题。第一个是像素密度;第二个是延迟。
  与普通LCD相比,Fast LCD能够将响应时间从25毫秒提升至5毫秒。在这个基础上,京东方推出了新的Fast LCD技术,目前响应时间大约为3毫秒。
  实现更快响应时间的技术是低Gap技术。但是,低Gap技术也会产生问题,尤其是光学均一性问题。提升高精细工艺管控能力是解决光学均一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 同样需要PPI的提高、光学规格的迭代、透过率等指标的提升。
  4K Fast LCD需要VR/AR视网膜级的屏幕,这也是Fast LCD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同时,4K Fast LCD对光学规格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后续系统算法、系统内容的叠加,有望带动整个近眼显示产业链让VR走进千家万户。
  硅基微显示迭代研发需要消耗高成本
  硅基微显示的发展面临两大难点。一是门槛非常高,硅基微显示涉及微电子、光学、结构材料等三大类十余个学科。第二是研发成本高。作为面向未来的技术领域,硅基微显示的迭代研发需要消耗非常高的成本。
  硅基微显示涉及的产业链条非常广泛。Micro-LED是近眼显示领域较好的载体。但是Micro-LED像素的小型化面临均一性、合色和彩色化等问题。
  在硅基OLED方面,硅基的制造过程面临平整度和均一性问题,存在极限。总体来看,硅基在1英寸以下具备市场竞争力。硅基OLED还涉及SVC背板的制造和OLED的蒸镀。
  硅基液晶需要一个微小的液晶屏生产线,但要做到百级超净空间,再经历几十道工序,还要经历做真空液晶盒子、切割等过程,是非常困难的。
  总体而言,硅基微显示既是屏,还包括一个驱动显卡。该驱动显卡可能是二合一式,也可能是分离式。在Micro-LED实现2K分辨率或者更高分辨率时,会使用更高工艺的28纳米,这会涉及非常高的投入,需要产业界上下游共同努力攻克难关。
  计算机生成全息术(CGH)能够提升VR用户体验
  当前,比较主流的VR销售情况良好。比如,PS5销量超过了4000万台;Facebook VR设备超过了2500万台等。
  VR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2020年用户在VR游戏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仅有32分钟,VR的舒适度是用户能否长期参与VR游戏的关键因素。目前,如果用户戴上VR设备看到的是1.25-2米的距离,就会出现不适情况,这是开发VR设备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该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案。比如,可以用光场显示方式;也可以用计算机生成全息术(CGH)的方式;还可以采取变焦和多焦的方式。但是,注视的距离或者焦距过短仍会影响用户体验。相比之下,采用追踪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用户的关注点,以及如何更好地呈现相关内容。
  计算机生成全息术(CGH)能够更好地呈现实时景象。通过全息投影光学装置能够实现计算机生成全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采取精准修正方式也能提升用户使用VR设备的舒适性,并实现不同臂长调整所带来的互动变化。这种方式也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距离来实现不同图像的呈现效果,以实现沉浸感。计算机生成全息技术也能够帮助实现软件中动态、定向的校正。
  阵列光波导二维实现形式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消费级应用需要具备低廉的价格,同时要能平衡功耗、算力和显示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OST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光波导是其中重要的组成技术之一。
  在光强利用率或光效方面,阵列光波导可以实现10%的量级,相对于衍射有较大优势。在颜色方面,阵列光波导对于颜色的还原度能够达到2到3左右,整体偏色效果与正常显示器差异较小。在环境适应性方面,阵列光波导同样有很大提升。进一步而言,二维扩瞳光波导可以把整体光机体系做得很小,阵列光波导的二维实现形式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但需要看到的是,二维产品在量产性方面仍和一维产品有一定差距,目前亟待解决良率问题。就此而言,构建从镀膜、贴合、抛光、组装到测试的自动化产线,是阵列光波导二维产品实现量产的关键。
  Micro-LED是发光器件未来方案
  四大因素决定了AR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市场规模。第一是硬件体验;第二是感知交互;第三是人机交互;第四是杀手级应用。支持杀手级应用也需要支持更广泛的应用平台市场及开发者生态。
  VR目前还处在“硬件定义”的阶段,厂商首先要在硬件方面实现重要突破。接下来是“产品定义”的阶段。第三个阶段会是以生态为核心的阶段。
  光学显示是硬件方面核心的部分,面临光学显示、人机交互、AI算力、功耗等一系列问题。消费级AR眼镜对光学显示系统有高透、高亮要求。具体而言,高透能让用户看清楚现实;高亮能让用户在各种环境下使用VR设备。
  从高透、高亮角度来看,衍射波导在量产性成本方面具备优势。从发光器件角度而言,Micro-LED是未来方案。具体来看,Micro-LED具有非常高的亮度,同时消耗的功耗非常低,在刷新率、尺寸等方面也有较大潜力。
  当前,单片全彩的Micro-LED尚未实现量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实现RGB三色完美的耦合。为了终量产的稳定性,还要对光引擎进行性能测试和显示调校,以保证产品良率。
  “Micro LED+波导”有望实现消费级AR眼镜
  目前,AR眼镜更多应用于工业、医疗、教育、安防等ToB领域。从ToC角度来看,目前还没有一款备受普通消费者青睐的AR眼镜产品。从消费者角度来看,AR眼镜要具备轻量化特点,同时要具备低功耗、外观时尚等特点。
  当前,AR眼镜在微显示领域的显示技术有LCoS(硅基液晶显示)、DLP(数字光处理)和LBS(激光扫描)等。近年来,Micro LED技术日渐成熟,具备小型化、轻量化分辨率高、亮度高、功耗低等特点。基于此,“Micro LED+波导”更有望实现消费级AR眼镜。
  但需要注意的是,Micro-LED作为未来消费级AR眼镜的重要实现路径,仍然面临全彩化问题。合色方案的问题是高成本,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垂直堆叠方式能够提升光效,但相关产品的量产仍需要等待2-3年;部分公司采用量子点技术实现全彩,但亮度及PPI仍然偏低;一些国外公司提出了动态像素调制方案,希望通过改变电流密度来改变波长,以实现全彩,但该方案在驱动方面难度较大,目前仍处于学术研究阶段。
关键词:显示产业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排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