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政策”新闻发布会,介绍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及《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意见》的发布旨在推动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生效的“新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落地实施,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促进符合《技术规范》的产品供应,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走深走实。
《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等“五端”着手,明确了严格电动自行车生产管理、管理、销售监督、登记管理、老旧车辆更新换代、消费者权益保护、长效机制建设等七方面工作,推动全产业链各环节按照新标准要求尽快调整和适配,加快形成适应新标准要求的产业生态和监管模式。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新标准聚焦“安全性”“规范化”两个关键词,在提升产品安全性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老百姓出行的合理需求。为推动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量产上市,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新旧标准车辆的平稳过渡,《意见》作出了三方面的工作部署:
一是加快新标车研发生产。在主要产区开展新标准宣贯,定期调度重点生产企业新产品车型研发设计、
配件采购、样车试制、检验检测等工作进度,指导企业尽早推出符合新标准的产品,并提出申请。目前,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标准的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证书。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建立行业“白名单”,积极发挥相关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帮扶企业按照新要求改造升级生产线,建立健全企业意见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协调解决企业具体困难,加快新标准落地实施。
二是强化检测保障。指导指定实验室加快能力建设、获取CMA(中国计量)资质,指定机构严格依据新标准和规则开展电动自行车CCC,及时满足企业产品检测需求,为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尽快上市供应提供安全评估保障。加强CCC全过程管理,严格检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要求落实情况,强化获证后监督,确保获证产品持续符合新标准和CCC要求。
三是合理控制旧标车增量。新标准对9月1日之前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额外给予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在12月1日之前,旧标准车辆仍可继续销售,但建议消费者从今天开始优先购买安全性更高、实用性更好的新标准车辆,减少身边的安全隐患。《意见》要求指定机构及时提醒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根据新标准实施时间,审慎提出旧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申请,确保旧标准的车辆可以在今年12月1日前完成消化、平稳退市,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老百姓十分关注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想要购买到产品质量更有保障的电动自行车,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市场监管总局监管司巡视员李春江在会上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可条例》有关规定,电动自行车整车、锂离子蓄
电池、
充电器、乘员头盔应当经过CCC并标注标志,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消费者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识别选购质量安全有保障的电动自行车。
一是看CCC。出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应当获得并在车身上标注CCC标志,表明这辆电动自行车经过指定机构的,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可以放心购买和使用。
二是看产品合格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出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应有产品合格证,一车一证。消费者在购买时可核对随车附带产品合格证上的产品型号、整车编码等信息参数是否与实车一致。如需进一步核实产品合格证真伪和CCC证书是否有效,可扫描产品合格证上的二维码或登录全国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cx.cnca.cn)查询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