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OPPO标准研究部部长杨宁:预见6G杀手级应用,聚焦AI与通信融合

类别:行业访谈  出处:网络整理  发布于:2023-06-21 11:17:37 | 1655 次阅读

    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网络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2G到5G,我国在技术上逐步实现了从跟随到领跑,目前,在技术研发、标准制订和商用落地等方面都处于全球前列。
    日前,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5D工作组(ITU- R WP5D)召开第41次会议,ITU-R WP5D如期完成了《未来技术趋势研究报告》的撰写,这不仅是ITU组织撰写的首份面向2030年及以后IMT无线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也标志着6G研究方向在全球达成初步共识,关键技术逐渐聚焦,业界围绕6G的部署探索进入实质性开拓阶段。
   
    “移动通信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创新是6G的主要趋势,以人工智能(AI)与通信融合,感知与通信融合,空天与地面通信融合,蜂窝与短距离通信融合等为代表的技术融合,是6G技术的创新方向。”近日,OPPO标准研究部部长杨宁在接受《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6G将带来宽带多媒体娱乐、车联网、智能家居等5G时代的应用场景实现蜕变,这些应用场景是5G时代没有考虑到的,可能是6G明显区别于5G的杀手级应用。
    全维度构建6G软硬件实力
    当前,全球产业界正在对6G技术进行前期预研,预计2025年会开始6G国际标准的制定,而潜在的6G技术创新方向也主要聚焦在了人工智能、感知、空天与地面通信融合、蜂窝与短距离通信融合等。
    其中,人工智能方面,作为6G核心、有可能落地的一个技术方向,其包含“AI增强网络“和”网络服务AI“两个互相促进、互为因果、融合统一的方面。前者的核心是将5G中的通信算法用AI算法(如神经网络模型等)进行替代,提高通信效率,简化协议架构;后者的核心是将6G系统设计成智能世界的通信和计算基础设施,基于6G网络的分散的AI数据采集、AI模型训练、AI模型推理可以大幅提高AI技术演进迭代的效率,提高个人用户对自己的AI数据、模型的掌控力,将AI智能分散用于每个个人的智能发展,避免一个高度集中的“AI超强大脑”掌控一切,对冲AI代替人类的潜在风险。
    因此在杨宁看来将6G软硬件全面AI化非常重要。
    感知与通信融合上,感知与通信融合就是用一套6G系统同时提供感知和通信服务,因为无线感知和无线通信有一些技术相通之处,都需要多无线信道中的物体进行探测,通信系统探测障碍物是为了避免这些障碍物对通信信号的影响,感知系统是要探测这些物体的位置、大小和特性,如果能以一套6G系统实现这两种探测,可能能达到“一物两用”的效果。
    空天与地面通信融合上,近些年来,基于卫星的个人通信快速发展,但主要采用的还是专门为卫星设计的通信技术,和地面移动通信技术不兼容。如果能设计一种地面、卫星融合的无线通信技术,可能可以实现更低的成本,并推动卫星通信技术在地面个人通信终端(如普通手机)上的普及。
    蜂窝与短距离通信融合上,6G系统要想实现更高速率,必须要使用更高的频谱,而更高频谱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缩短且无法绕过障碍物,因此只适合短距离通信。因此6G系统应该更广泛的采用终端直通(D2D)技术,与蜂窝通信技术形成高、低频组合。6G D2D技术除了用于车与车之间的通信外,个人设备、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互联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
    极低功耗通信上,在追求更高速率、更智能的同时,6G系统的一个目标是让尽可能多的事物接入6G网络。万物互联的愿景在5G时代已经提出,但受限于成本、功耗限制,网络连接的渗透率仍远远不足。如果要将生活中的万物都接入网络,需要极低成本、极低功耗、甚至无电池供电的通信手段。现有的RFID技术可以实现极低成本和无电池,但通信距离和通信能力过低,应用场景有限。
    发挥两大优势:将AI与通信融合作为6G核心
    移动通信网络基础在建,关键再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新技术不断涌现和融合的过程,场景对于技术的驱动也十分重要。
    在杨宁看来,6G也将带来宽带多媒体娱乐、车联网、智能家居等5G时代的应用场景实现蜕变。其中,带多媒体娱乐在6G系统中,除了更好的支持高清视频外,还希望能更好的支持XR等“娱乐元宇宙”业务;车联网方面,基于蜂窝的4G、5G车联网业务已经实现大规模部署,但面向智能驾驶的车-车直通的V2X技术仍未普及,6G系统在V2X能力方面能实现多大幅度的增强; 智能家居上,5G D2D技术已经可以用于智能家居业务,但其速率相对5G蜂窝和WiFi没有显示出速率优势,如果6G能实现基于毫米波等高频段技术的D2D通信,将在智能家居场景实现竞争优势。
    事实上,目前,对于 6G 技术标准仍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如何抢跑成为业界关心的重点。
    对此,杨宁提出我国有两大优势。
    其一是5G市场规模和产业成熟度。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取决于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快速迭代。从4G开始,我国在移动通信网络迭代上已经处于优势,从占全球4G网络/用户规模的一半到占全球5G网络/用户规模的2/3。而6G与5G很可能不是完全替代、而是长期共存互补的关系。我国在5G网络、用户存量上的巨大规模优势将成为我国发展6G的重要基础。某些国家希望跳过5G投资直接建设6G网络的想法缺乏现实可行性。
    其二是AI技术与通信技术都居领先地位。由于6G的核心是与AI技术的融合,需要在移动通信和AI技术上同时具有较好的技术储备。国际上不同国家或者在5G技术上发展较好,或者在AI技术上发展领先,但仅有我国在两者均处于很高的发展水平。
    但与此同时,杨宁认为,我国在高制程半导体工艺上的短板仍需较长时间弥补,在6G阶段可能仍与国际先进水平一定差距。因此如果6G相对5G在芯片处理能力上继续大幅提高,可能延长我国追赶半导体国际水平、继续被卡脖子的时间。
    对于今后发展,杨宁认为,应该利用我国在国际移动通信产业的影响力,根据我国技术禀赋扬长避短,推动6G向对我国产业发展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避免盲目追求更高数据率、更高频谱等以更高半导体制程为刚需的技术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我国在AI技术与通信技术两个领域的技术储备优势,将AI与通信融合作为6G核心创新方向。充分利用我国在5G网络上的硬件存量优势,通过AI化软件升级实现6G业务领域的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代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杨宁指出,应客观看待、平衡6G 2C和2B业务的关系,将AI业务作为6G初期的主流需求指导6G技术研发和网络建设,汲取5G将发展重心过度放在2B领域的教训,客观看待2B垂直行业的发展问题和困难,对6G 2B业务保持耐心和平常心。


来源:通信产业网

关键词:6GOPPO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排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