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开新局、出新招

类别:业界动态  出处:网络整理  发布于:2023-12-27 10:54:26 | 573 次阅读

  《指导意见》以解决我国视听电子产业供需不匹配不平衡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当前新形势、新任务,视听电子产业将立足供给侧高质量产品供给和应用侧场景再定义双向发力,推动产业生态持续完善,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视听电子是音视频生产、呈现和应用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总称,是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和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视听电子产业和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匹配,存在消费堵点卡点尚未破除、技术创新基础不牢等突出问题。提升高水平视听系统供给能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对培育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实现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意见》提出提升以下八大视听系统供给能力:
  一是智慧生活视听系统。当前消费需求深刻变化,传统视听电子产品市场遇冷,业界需要积极向高品质视听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发展。未来,智慧生活视听系统将充分利用新技术,不断优化家庭影音、互动游戏、健康养老和生活服务等新体验、新场景,发展潜力巨大。对此,《指导意见》提出聚焦智慧生活视听新场景、新体验,加快4K/8K 超高清、高动态范围、沉浸音视频、裸眼3D、透明显示、柔性显示、无线短距通信、高速多媒体接口等技术应用,提升电视机、手机、投影机、平板电脑、音响、耳机、摄像机等终端产品性能,鼓励开展个性化定制,形成场景化解决方案。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生活视听场景,优化家庭影音、互动游戏、健康养老和生活服务等体验。
  二是智慧商用显示系统。近几年商显产品保持较快增长,目前到了提质上量的关键时期,需要从标准规范、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健康有序发展。在推动产品创新提质外,也需要助力城市文旅和商圈建设,打造视听新体验。对此,《指导意见》提出面向智慧场景显示需求,推动智慧屏、交互屏、电子白板、电子标牌、商用平板、LED大屏、广告机、数字艺术显示屏及医用显示器等产品创新。支持商业中心、旅游休闲街区、旅游度假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超高清户外大屏、3D显示大屏,带动夜间经济发展。支持在城市更新中,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和空间。加快商用显示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沉浸车载视听系统。在汽车智能化的过程中,消费者愈发看重车载视听体验,车载音视频产品和服务已经和汽车智能化融为一体,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但目前车载音视频服务仍然单一,影音服务平台还未充分挖掘和利用汽车的智能化潜能,服务也并未贴近出行场景等问题日益凸显。对此,《指导意见》提出发展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沉浸车载视听系统,加快车载显示屏、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摄像头、音响系统、传声器、数字广播接收模块等产品创新,探索空间感知、座舱信息呈现的车载AR显示系统,提升智能座舱沉浸式体验。加快车载显示向大屏、超高清方向发展,车载音响向沉浸音频、独立声场、主动降噪方向发展。推广人脸识别、疲劳检测等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载视听觉系统。深化视听电子产品与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对接,推动标准互通互认。
  四是高品质音视频制播系统。攻关音视频制播成套设备,既有利于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提升,驱动音视频技术赋能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下游应用企业和普通消费者提升制作播出能力,也有利于培育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培育经济新动能。对此,《指导意见》提出提升4K/8K超高清视频制播技术能力,推动前端制播成套系统在广播电视领域应用,加快摄像机、切换台、音频矩阵、监视器、服务器、调色系统等IP化产品研发和应用。支持转播车、演播室、总控中心建设。提升高动态范围和沉浸音频制播能力。发展轻量化、智能化超高清音视频网络直播系统,提升网络直播机、全景摄像机、导播台、编解码器等产品性能,在网络直播和新媒体领域应用推广。
  五是教育与会议视听系统。疫情带动了线上教育、线上会议的快速增长。在后疫情时代,需要解决好产品低端化、新场景孵化难的问题,加快发展运用视听技术的数字化教室和高品质的视听会议系统。对此,《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绿色健康的智慧黑板、智能交互投影、虚拟现实教育一体机、智能讲台、体育教学监测、健康声环境等教育视听产品,鼓励学校建设运用视听技术的数字化教室。发展高品质、高可靠、低时延、轻量化的智能视听会议系统和云台摄像机、传声器、扬声器、控制台等产品,提升安全采集、传输、分发、权限保护的能力和便捷性。
  六是智能音视频采集系统。音视频采集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和各行各业,用户对监控成像质量、智能识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对此,《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智能音视频采集系统在各行业应用,支持建设云网边端协同视联网平台,服务社会数字化治理。面向目标辨识、行为识别、工业探伤、缺陷检测、安全巡检、灾害预警、高低温监测等场景,开发集成高精度摄像机、工业摄像机、热成像产品、视觉感知算法、音频分析算法的系统级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升采集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
  七是数字舞台和智慧文博视听系统。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却也面临着视听觉呈现、特色创意体验不足的问题。将音视频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创意融入传统文化,重构场景体验,为传统舞台艺术和文博展示带来全新发展空间。对此,《指导意见》提出聚焦视听科技与文化创意融合应用,发展运用LED屏、投影、空间光成像、虚实互动、数字人、裸眼3D、AR呈现、VR绘画、全景成像、动作捕捉、“子弹时间”成像和音响等技术产品的视听系统。鼓励剧院、演艺中心用超高清技术录制精品文化演出,开展线上观演,扩大文化消费人群。支持博物馆、主题乐园、体育馆等场所试点沉浸式光影秀、AR导航,丰富消费体验。
  八是近眼显示和激光显示系统。近眼显示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新引擎,激光显示近年来逆势增长,均有望达到千亿级规模。为推动近眼显示、激光显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加快近眼显示向高分辨率、大视场角、轻薄小型化方向发展,推动多形态、低成本、高性能虚拟现实产品创新发展,加快感知交互设备、内容采集制作设备、开发工具软件、行业解决方案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激光显示从小型激光投影机向大型超高清、高画质、超大尺寸激光显示系统方向发展,推动激光电视、投影等产品普及。
  打造现代视听电子产业体系  落实四项关键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视听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建设现代视听电子体系,对于推动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文化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会议提出“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我们建设现代化视听电子产业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关于加快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对打造现代视听电子产业的目标具体部署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优质企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引导产业有序布局等四项关键任务。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打造现代视听电子产业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和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对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至关重要。我国视听电子产业在音视频高端芯片、音视频制作工具软件、3D图形引擎、操作系统等领域亟待突破。《指导意见》从核心元器件、视频技术、音频技术三个维度提出了需要突破的视听电子关键核心技术。
  培育壮大优质企业是打造现代视听电子产业的重点。我国消费电子产品产销规模均居,拥有大量消费电子品牌企业。但我国消费电子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与全球企业相比还有显著差距,尚未有营收突破万亿元的视听电子企业。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是引领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培育壮大一批优质企业是提升我国视听电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指导意见》分类施策,提出持续提升生态主导力、加快各类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激励企业向卓越质量攀升。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打造现代视听电子产业的核心。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既是经济发展的内生要求,也是应对外部环境挑战的有力举措。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疲软之时,更加需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视听电子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要建设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做好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提升产业链完整性和先进性,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强上下游协同创新,构建安全强韧产业链供应链。
  引导产业有序布局是打造现代视听电子产业的关键。构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平衡发展。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我国视听电子产业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川渝地区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视听电子产业集群,在京津冀、四川、山东、湖南等地的视听电子产业集群也各具特色。《指导意见》提出打造车载视听、音视频制播、音视频采集、音响设备、数字文化视听、数字舞台视听、视听内容制作、商用显示产业、智慧生活视听等产业集群。
  促进视听内循环畅通  开展五方面行动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指导意见》提出五大畅通内循环行动,以期激活内需市场,释放消费潜力。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和发展条件都呈现新特征,特别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音视频作为人民日常生活娱乐体验的主要方式,视听电子产品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发挥重要作用。发展视听电子产业,通过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
  《指导意见》将从以下五方面开展视听内循环畅通行动:
  一是实施4K/8K超高清入户行动。终端呈现方面,4K/8K面板透光率、充电率、均匀性以及整体良率全面提升,4K/8K显示终端逐渐普及。网络传输方面,2022年全国千兆以上的固定宽带用户已经达到9175万,并且正在加快千兆从家庭到房间的步伐。我国已具备4K/8K入户基本条件,可通过4K/8K入户进一步牵引产业伙伴继续创新、密切合作,加速打造超高清全要素产业集。对此,《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4K/8K超高清技术成熟落地,鼓励4K/8K电视机、投影机、激光电视、高品质音响、虚拟现实终端、裸眼3D显示终端等产品入户。强化资金引导带动,创新超高清内容制作和入户补助扶持方式。支持网络视频平台开展超高清大屏服务。鼓励有线网、电信网、直播卫星业务按需开展用户接入设备更新升级,提升家庭视听体验。
  二是开展优化电视收视体验行动。现有智能电视在交互便捷性、信息安全性上存在不足。对此,《指导意见》提出着力解决影响电视收视体验的堵点卡点,围绕电视收视难、收视乱等突出问题,分阶段开展治理,加快建设规范、公平、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针对电视“套娃”收费,通过专项整治收费乱象、加强集成平台规范管理、建立用户投诉反馈机制、完善政策法规等手段,提升电视用户满意度。针对电视操作复杂,通过电视开机直接进直播、简化减少遥控器、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等手段,优化电视收视体验。
  三是视听电子应用场景育新行动。随着产业数字化的步伐加速,音视频作为底层工具正在赋能更多传统产业,帮助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实现自身业务能力转型及提升;同时,未来通过结合5G、AR等新兴场景,植入实时音视频的元素,基于高带宽、低时延的基础网络能力,将带来更多玩法和业务场景。对此,《指导意见》提出打造视听电子消费新场景,依托新型显示、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沉浸音频、裸眼3D等新兴技术领域,推动企业参与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出行、智能工厂、智能体育、智慧健康养老等创新场景建设,支持企业参与创新应用场景攻关,促进创新应用成果规模化转化,开展视听系统典型征集,培育示范应用场景,加大推广支持。
  四是视听电子品牌点亮行动。我国视听电子国际品牌少,为培育领军企业,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全球化、高端化发展,建设国际营销服务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开展品牌梯度培育,引导企业加强商标品牌建设,鼓励产业集聚区突出产业优势和区域特色,创建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特色区域品牌。支持企业制定国际先进标准,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品牌。
  五是视听电子促消费行动。我国视听电子产业仍面临需求不振、预期转弱、增势放缓等挑战。为扩大有效需求、提升行业供给水平,《指导意见》提出鼓励企业打造一站式、体验式视听电子消费场景,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提升消费体验。开展视听电子“三品”行动,面向特定群体,发展护眼护耳、适老化、低能耗的健康节能产品,加大语音识别技术应用和无障碍改造,降低产品使用门槛,释放消费潜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购物节、产品下乡等促消费活动,推动“互联网+回收”,对集中回收、远程回收企业予以奖补,加快产品流通。
  落实《指导意见》 八大保障措施做深做实
  《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技术标准引领、丰富视听内容供给、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安全规范水平、强化人才支撑、优化公共服务体系等八大保障措施,需要统筹协调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推进落实。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政策需各部门协同发力,需要解决视听电子产业分散、支持力度不一、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共同制定可行的战略规划,确保政策设计和执行的一致性与有效性。为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组织领导,鼓励有产业基础的地方出台配套政策,加大对关键技术、重点产品、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强经验总结与宣传推广。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和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引导作用,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工具,提供符合视听电子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产业发展。
  二是加强技术标准引领。音视频是标准、争夺的关键领域,产品系统化推广需要生态和互联互通支持,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视听终端上的应用尚无统一标准。为了明确技术标准的重要性,《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内容制播、音视频编码、高速数字接口、高动态范围、沉浸音频、数字内容版权保护、计量检测等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应用,建设代际清晰的端到端视听标准生态体系。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开展技术、标准和体系的国际合作与互认。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音视频核心标准领域开展端到端产业生态建设试点示范。
  三是丰富视听内容供给。超高清视频内容、沉浸音频内容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视听电子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广大群众获取高质量视听内容的途径也相对有限。为了进一步丰富优质内容供给,《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新技术应用于视听内容生产,鼓励重大活动、赛事、演出采用8K直播。支持建设超高清、3D、虚拟现实等内容聚合平台和制作基地。加强4K/8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建设,鼓励网络视频平台建设超高清内容专区。推广轻量化视听内容制作工具,提高个人原创内容制作规模。鼓励电视台、影视企业对经典视听内容进行超高清修复和展映。
  四是升级网络基础设施。高并发、高承载的流畅网络是高品质视听内容必备的基础和保障。网络入户设施老化、不完善的情况,导致网络连接速度慢、信号不稳定,限制了在线体验和服务质量。为了提升广域协同、高效普惠的智能算网服务能力,《指导意见》提出提升千兆光网入户覆盖率,加快光纤到房间(FTTR)、光纤到桌面(FTTD)应用。加强面向视听场景的智能计算中心、边缘计算中心、数据集等能力建设,提升广域协同、高效普惠的智能算网服务能力。面向音视频制作、渲染呈现等场景,打造集智能算法、开发工具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提供化系统化的服务能力。
  五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视听电子产业是技术创新密集型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可以保护产业创新生态和内容所有者的权益。我国视听电子产品集中在产业链下游的制造环节,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标准,纠纷已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此,《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在前沿领域布局,指导在重点领域建设池,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推动技术、与标准协同发展。强化对视听电子领域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支撑,支持行业协会、重点园区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商标审查绿色通道作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高效获取知识产权保护。
  六是提升安全规范水平。视听电子产品的普及使用带来了便利,但也引发了对信息和数据安全的担忧。产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需要安全和规范来保障。为了提升视听电子产品安全风险防范和安全应用水平,《指导意见》提出持续完善视听电子产品生产经营安全监管,规范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和服务等活动。加强视听新技术、新产品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保护用户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加强视听内容播出安全管理,完善视听内容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构建适应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发展需要的产业监管治理体系。
  七是强化人才支撑。目前视听电子相关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不少弱项短板,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全媒体人才紧缺,产教融合等机制未打通,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机制难以落实。为了加强化视听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提出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创新企业和组织联合精准育才,加快化视听人才培养。依照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课程体系,鼓励高校加快视听电子相关学科建设。培育视听电子领域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引育一批复合型管理人才、跨界融合型人才,壮大高素质人才队伍。
  八是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内容资源不够丰富、服务范围有限、技术支持不足等缺陷和不足限制了视听电子产业的发展潜力,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和体验。为了健全完善视听电子公共服务体系,《指导意见》提出依托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基地,聚焦产业薄弱环节,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产品检测、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支持建设智慧生活视听、车载视听、商用显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交易平台。支持举办视听电子创新大赛、应用大会等活动。
关键词:电子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排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