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人工智能注入向“新”力

类别:业界动态  出处:中国电子报  发布于:2024-05-27 10:08:57 | 225 次阅读

  在无人驾驶车中体验速度与激情,直面上能观测天象、下能走进矿场的AI大模型带来的无限震撼......在2024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琳琅满目的“黑科技”令一批又一批参观者直呼过瘾。今天,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跃迁正催生出无数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如何抓住AI带来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向“新”力,成为需要业界共同面对的时代新命题。
  大模型“向下扎根”,赋能千行万业
  伴随AI技术的不断突破,国内的大模型正加速下沉,走向产业化落地。以华为云为例,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先锋,其凭借强劲的技术能力与深厚的行业积累,推出了2600多个行业场景AI解决方案,原生孵化和适配了50多个大模型,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夯基阶段正承担起引领产业数智创新的使命。
  在一汽解放,盘古汽车大模型只需短短几秒就能生成一张汽车产品的效果图,让汽车设计“所说即所得”,同时还能生成各种复杂多变的道路测试场景,让自动驾驶学习周期从两周以上缩短到2天内;在深圳福田,盘古政务大模型让城市事件秒级发现、分钟级分拨,准确率达到91%,长尾事件识别率20%,让城市管理者拥有高效的政务智慧助手……
  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数量已超100个,深度赋能电子信息、医疗、交通等领域,形成上百种应用模式,赋能千行百业。海通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有望成国内AI大模型全面商业落地的元年,先进的AI大模型能力也将逐渐转化为落地实际场景的产品应用。
  “向下扎根”几乎成为所有大模型厂商的共识。头部科技企业的发力点纷纷从通用大模型,转向行业大模型,甚至是针对具体场景的大模型。以华为云为例,在基础大模型领域,华为云研发了自然语言、视觉、多模态、预测、科学计算五个基础大模型,可分别匹配客户不同场景、不同时延、不同响应速度的行业多样化需求;在行业大模型领域,华为云针对政务、制造、医学、研发等领域特殊的行业属性,在提供行业通用大模型的同时也为用户定制专有大模型;在更加细分的具体场景,比如政务热线、网点助手、先导药物筛选、传送带异物检测、台风路径预测等,华为云则为用户提供“开箱即用”的场景模型服务。
  这种“向下扎根”的底气来源于算力底座的支撑。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带有“智算中心”的项目有129个,其中83个项目有规模披露,规模总和超过7.7万P,在建规模4.9万P。这些智算中心标准不一、规模各样,算力规模一般在50P、100P、500P、1000P,有的甚至达到12,000P以上。这些智算中心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底座,也是数字经济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华为云在贵安、乌兰察布、芜湖打造了 3 大昇腾 AI 云算力中心,万卡集群分钟级开通,即开即用,为企业提供澎湃 AI 算力,企业无需再担心 GPU 潜在的供应连续性挑战。
  与此同时,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大模型的“向下扎根”也带动了云网边端芯的协同创新。反过来看,也只有通过端、芯、云、网等多元素融合创新,才能真正为大模型在产业端的下沉打通道路。比如,云端AI大模型可赋能AI手机、AIPC、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等智能设备,新的XR眼镜可实现实时语音翻译等。而这些创新背后,都需要庞大的高速网络支持。
  华为云计算副总裁黄瑾表示,华为云通过多种算力节点重构和高速新型互联协议,打破算力、存储和网络的边界,实现新一代的多元算力对等全互联架构,正在为各行各业提供澎湃算力。
  AI驱动新型工业化,打造数智升级向“新”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随着数字经济持续渗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AI技术正在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迈入新阶段。
  一方面,在新一代AI技术的驱动下,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提质增速。人工智能通过对传统产业生产制造全流程、全要素、各环节的赋能改造,能够实现提质增效和降本降耗。另一方面,AI技术的爆发式增长让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迎来黄金窗口期,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提供了新活力。
  作为产业数智创新升级的探索者、实践者和引领者,华为敏锐洞察了AI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郭振兴表示,AI的崛起正在重构整个生产关系,可以帮助制造业增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能力,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和减存,从而激发新质生产力。
  在华为南方工厂,华为工业AI视觉质检方案已经在6类差异化业务场景,400+条线体、700+工位中实现规模部署,一年拦截质量问题5000+次。在浦项(烟台)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华为云助其打造的汽车钢板AI检测平台实现了钢板的全自动化、全覆盖、全时段的智能检测,每条产线每年节约人力成本约10万元以上。在赢领智尚龙华智慧工厂,华为团队与其共同开发的智慧工厂生产系统优化与仿真平台让软件代替人脑做决策,让服装生产跑出人工智能“加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AI大模型正在加速融入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控制、产品运营、质量管理、供应链优化等各个制造环节的各种应用场景,成为重塑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引擎。
  在工业软件领域,盘古大模型赋能数字工程、数字主线、数字孪生,并联合伙伴共建新一代工业软件云。据悉,华为联合软件和集成伙伴打造的一站式硬件开发生产线CraftArts平台就是以盘古大模型为底座,通过工具软件生态ISV重构传统工具产品,打造工具软件SaaS组件,再将其连点成线,构建成场景标准工具链和行业解决方案。
  在设计电路板EDA工具链原理图时,CraftArts可以把原来的单机设计工具升级为云上协作设计工具,通过云上的并行调度、数据治理等能力,实现“百人在线画一图”。工程师们无需合图,便可实时互动、迭代,实现跨地域高效协作。据介绍,目前每天有超过18000名工程师在这一工具链上开发作业,在高速、高密、多层复杂PCB设计场景中,CraftArts可让全流程开发周期相比行业平均缩短40%,一版成功率提升30%。
  而这些还仅仅只是一个缩影。多年来,在践行数字中国建设的道路上,华为云赋能云已在全国建立了 170 多个创新中心,助力近 20 个产业集群的数智转型。据了解,无论是AI、工业软件还是鸿蒙开发者生态,都会通过华为云创新中心的形式落地,持续为全国 1000+ 中小企业提供 AI 技术赋能、应用创新、开发者赋能、标杆传播等服务。
  可以看到,关于如何用好AI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华为云已然交出了自己“答卷”。面向未来,黄瑾表示,华为云将坚持技术扎根,通过算力、架构、动能、生态等方面的创新,联手客户与伙伴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大模型的创新应用实践,打造AI应用“百花园”的“黑土地”,共启智能新世界。
关键词:人工智能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排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