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百科:千兆铜缆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类别:其他  出处:网络整理  发布于:2008-08-06 14:14:02 | 566 次阅读

  由于千兆铜缆技术已经成熟,千兆铜缆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已经在许多客户的预算范围之内。许多网络接口卡厂商推出了商品化的千兆铜缆适配器,其价格低于100美元(甚至降到了50美元),大大加快了该技术的推广使用。预计从2001年到2005年,千兆铜缆的部署将增长300%。

  独立评估机构已经证实了千兆铜缆技术相比百兆(100Mbps)以太网技术的优越性。作为独立评估机构之一的8wire对两种技术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采用了包括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事务处理数据库系统和工作流等传统企业应用。下面是100Mbps和千兆铜缆技术性能对比报告的部分摘录:

  千兆铜缆连接

  “与百兆(100Mbps)以太网技术相比,千兆铜缆技术使事务处理数据库吞吐率提高了近50%;而工作流应用的性能只会受服务器I/O吞吐量的限制。显然千兆以太网有潜力为桌面用户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在大流量用户会获得的回报的同时,使用量不大或者适中的用户也会明显地体验到性能提升。”

  千兆铜缆技术的三类特定应用

  多种应用都可采用千兆铜缆技术,我们将探讨以下三类特定应用:

  1.交换机到交换机

  2.交换机到服务器

  3.交换机到桌面

  交换机到交换机

  用于连接位于同一机架或者同一数据中心中、相互距离小于100米的交换机。与采用光纤连接相比,采用千兆铜缆连接可大大降低交换机每端口成本;同样,布线的成本也相应降低。

  传统上,许多用户使用绑定的多条百兆(100Mbps)链路在交换机之间创建更高带宽的链路,以增强交换机到交换机的传输性能。由于布线和预算的原因,可能无法实现基于光纤的千兆链接。千兆铜缆技术,结合已有的线缆(铜缆)和技术(链路绑定),提供了经济的千兆链路升级方案。

  交换机到服务器

  用于将高性能服务器连接到网络,利用极小的投资提高服务器性能。提高服务器性能的传统方法要求采用多个应用和服务器,以减轻总的流量负载。

  通过采用千兆铜缆网络接口卡提高服务器性能,客户能够限度减少管理多台服务器的复杂性,并获得与原来相同或者更高的性能。

  交换机到桌面

  用于将高速用户桌面计算机连接到网络,可提高性能,并为未来的多媒体应用(包括VoIP和流媒体应用等)奠定基础。

  大多数现有的布线系统都采用非屏蔽5类双绞线,提供了桌面连接的基础。这样的线缆基础设施使得用户可以采用千兆铜缆技术到桌面来提高网络性能。

  两个因素推动千兆铜缆迅速普及

  千兆铜缆技术有望完全挖掘企业局域网的性能,并在所有领域加快千兆以太网的推广进程,包括服务器群组、集群计算和部分桌面应用。

  有两个主要因素驱动千兆铜缆技术的迅速推广:,千兆铜缆网络接口卡(NIC)和交换机千兆铜缆端口的成本;第二,基于标准的万兆以太网。这两点十分重要,将确保向下一代技术迁移的成功。
   
  1999年6月千兆铜缆技术就已成为一种标准,非常经济高效,可以集成到计算机系统的母板中。许多服务器制造商都提供集成的千兆铜缆端口,也称为LOM(母板集成LAN)技术,其系统价格与10/100Mbps的价格相差无几。千兆铜缆网络接口卡的定价较为合理,而且在过去两年间,千兆以太网交换端口的平均价格下降了约30%。

  万兆——下一代带宽数量级

  在过去几年内,交换式以太网技术从初的10M(10Mbps)开始,一直持续不断的发展。每次更高水平的发展都会促进原有技术的推广使用。现在,下一代10倍的带宽数量级也有望产生和以前一样的效应。就像百兆(100Mbps)推动十兆(10Mbps)的使用、千兆推动百兆一样,万兆以太网提供了合适的骨干连接,可以使企业局域网迁移到千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提供了访问千兆铜缆连接的服务器群组所必需的带宽。

  高速的服务器、千兆铜缆成本的降低、可以用于扩展局域网骨干和服务器交换机上行链路的基于标准的万兆以太网,这三个因素相结合,使得千兆铜缆技术将在业界引发一轮技术迁移浪潮。几项应用将引领技术的迁移,包括:数据仓库、丰富内容创建、医学成像和集群计算等。

  美国网捷网络公司(FoundryNetworks,Inc.)产品系列已经增加了下列新型千兆铜缆产品:

  ●EdgeIron24G——中档固定配置第2层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FastIron3208RGC——第2/3层模块化交换机,可扩展到万兆以太网

  ●ServerIron100-8GC02F——中档第4/7层千兆以太铜缆系统,用于服务器、防火墙负载均衡和高速透明缓存等。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维库芯视频>>

SF58快恢复二极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