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临港引领上海下海

类别:新闻资讯  出处:网络整理  发布于:2007-04-11 08:51:19 | 1955 次阅读

     “桃花节”是上海市南汇区的名片。提到南汇,人们就会想到“桃花节”。不过在4月8日第17届桃花节闭幕式上,南汇区委书记戴海波告诉《财经日报》,希望人们以后提到南汇的时候,还能联想到“港口”,想到“海”。 
  上个世纪80年代,南汇区是全国十大“财神县”。然而,作为以农业为主的上海远郊区县,南汇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滑向上海19个区县的中小水平。不过,随着洋山深水港的开发,南汇走向上海发展的前沿。而就在此时,戴海波被委以重任。
  2004年,临港新城开工之后,戴海波从浦东新区原常务副区长调任南汇区区长,现任南汇区委书记。戴海波就任南汇区区长后,随即提出南汇要从“参与和服务”临港新城建设变为发挥主体和主导地位,“北连浦东,南拓临港”。
  戴海波说,上海要下海,要建海上上海,而南汇将是上海发展的重心。
  从张江走来
  很多人都认为,戴海波被调往南汇,是希望在开发洋山港,建设临港新城的战略上,能够发挥其在浦东和张江工作的经验。
  从戴海波的履历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曾经在浦东新区工作了近十年。同时还担任了张江高科(11.45,-0.16,-1.38%)集团的总经理,成为上海市政府实施“聚焦张江”策略的组织者,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1999年9月,戴海波担任张江高科集团总经理。在3年4个月的任期中,他引进了内地、第二家8英寸芯片厂的中芯国际与宏力半导体。
  2003年1月,戴海波被提拔担任浦东新区的常务副区长。戴海波又将张江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移植到金桥、外高桥(11.86,-0.22,-1.82%)等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园区。戴海波在任期间,将原先在张江发展的浦东软件园,也扩大到金桥、外高桥地区。
  戴海波回忆说:“张江是中国从低端制造,迈进高端产业的转折点”,从整个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张江的探索,无疑成了的典范。
  浦东的张江,扮演了支点,撑起走进现代科技产业的基础。后来,中央已经让其高新技术产业的管理机制,一律可以比照张江高新技术园区的架构,显然当初的实验,已经成了产业现代化的一环。
  戴海波告诉记者,搞开发区有一定经验和套路。他总结出基本的三点:“首先规划很重要,优势要落实;其次是要建立操作的平台,能够聚集资源,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环境;还有要加强宣传。”
  不过,“与一般开发区不同,高科技园区一定要有智力密集。其一就是人才聚集,不一定在市区,但是与市区必须连接,高科技园区里并不一定要有大学,但是与人才的联系比位置更重要;另外是创新的动力,技术取得突破出现大幅度增值,没有突破时,就几乎没有价值,因此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风险投资的进入,并有投入及变现的机制,上市和产权转让机制。”
  戴海波说:“张江要做中国的高科技园区,但是这需要很多条件;张江具备了大部分条件,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这个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戴海波认为,目前张江高科集团已经经历了6任总经理,每个人都为张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不过,戴海波说,浦东的发展,是国家战略,张江的经验很难复制。只能说明抓住了当时的机遇,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不能说明再能够在别的地方复制另外一个张江。
  “死角”变“金角”
  虽然戴海波没有向记者确认当初调他到南汇工作的用意,但是,在浦东工作的经历的确将是他在南汇工作有利的条件。不过,从2000亿元GDP的一个“大区”到GDP只有230亿元的“小区”,戴海波自然也感到很有压力。
  由于南汇处于上海远郊区,上海经济重心主要在黄浦江两岸。南汇只是上海经济发展的腹地,上海水陆交通的“死角”。因此,南汇此前的发展战略主要是迎接浦东辐射,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到任之后,戴海波首先进行了优势分析。“南汇与浦东所处的地理方位不一样,条件也不一样,南汇是远郊。所以我们要分析南汇的优势和潜力。”
  戴海波从对比分析中找到了南汇三个优势:“南汇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有835平方公里的土地,仅次于崇明;我们临近浦东,只要基础设施到位,就可以跟浦东很好地连接;更重要的是,我们坐拥‘两港’,又有东海大桥,从‘死角’变成‘金角’。”
  2003年,洋山港工程一期正式开工,2004年,临港新城也正式开工,加上浦东国际机场,南汇拥有“两港一城”的优势。南汇从上海经济发展的腹地被推向前沿,从水陆交通的“死角”变为集中各种交通方式的枢纽地区,成为真正的“上海之门”。
  在分析优势之后,戴海波信心更足了。所以后来提出了“北连浦东,南拓临港”的发展方针。
  戴海波说,南汇在上海过去的传统概念当中是浦东的一部分,也是大浦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南汇和浦东相接,这对我们充分利用浦东开发的辐射优势有非常好的条件。
  另外,“海是我们很重要的特征,很久以来,上海人不知道海在哪儿,上海的土地资源很有限。因此,上海要下海。”戴海波确定上海下海处就在南汇。
  在大战略确定后,南汇规划出自己的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海洋产业、物流业和文化悠闲旅游产业。
  “每个地方发展都有不同的推动因素,比如资源推动、出口加工推动、科技推动,这都与当地基础相关,南汇有的时候需要资源推动,有的时候需要出口加工,这解决量的聚集,另外就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戴海波说,“发展不能脱离实际。”
  尽管这几年快速发展,但是南汇依然在上海人眼里处于落后的印象。
  戴海波说,“南汇虽然去年人均收入增长了10%,但是依然处于上海平均水平以下。我们发现与其他区县比较,家庭经营收入中,非农收入低,这是主要的差距。也就是农民到工厂做工,经营贸易收入低,因此,结合临港新城的开发,我们提出了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未来“南汇嘴”
  有人说,上个世纪90年代看上海要看陆家嘴(24.24,0.78,3.32%),而进入21世纪,则要看临港新城。
  “临港新城实际上也是一个嘴,叫南汇嘴,地形上跟陆家嘴相似。南汇嘴跟陆家嘴城市功能不一样,但是,南汇嘴未来将成为上海新的地标。”戴海波认为。
  他说,临港新城不仅是南汇的,它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上海市政府确定“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其次,临港新城也是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的应用,在上海向东发展的战略上,南汇可以提供广阔的空间;另外就是上海产业发展的载体,临港新城成为上海以装备产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的基地。
  2004年临港新城正式开工以前,它的名字还叫做“海港新城”——原来的设想仅是与洋山集装箱码头配套,在芦潮港做一个配套的物流园区,规划是建一个15万人口的城镇。而现在准备发展一个制造业装配基地,不仅要临深水港,还要与浦东机场这个航空港相接。
  现在,临港新城的规划总面积为29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80万人。规划确定的主要交通干道有:沪芦高速,两港高速,连接东海二桥的高速和临港大道。其中沪芦高速连接洋山港区和中心城区,以货运交通为主;“两港”高速是连接产业区、物流区和新城区的主要通道;连接东海二桥的高速位于规划区的西侧,通过铁路、公路两用跨海大桥连接洋山港和A30公路;临港大道则是临港新城的主要对外客运通道,其两侧布置以高科技产业、公共设施、生活服务等综合功能。
  可能正是由于这“两港”的建设,上海市委、市政府才作出了全市经济重心东移的战略决策。同时,随着上海市中心人口密度过大,城区功能过度集中。上海提出从600平方公里到6000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郑时龄认为,临港新城是中国自深圳新城建设以来重要的步骤,它将同浦东开发开放、世博会一起,影响上海未来20~5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进程。
  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南汇正着力打造港口新城。为此,南汇区打出了“决战临港”的口号。
  “预计2015年,洋山港单港要达到1500万个标箱;在临港新城产业区中,我们力争每年引进100亿元装备产业的投资。”戴海波还有一个目标,就是2011年,南汇区要实现GDP达到2000亿元,每年20%的增长速度。
  可能人们并没有注意这个数字,这是2004年浦东新区实现的GDP近2000亿元,那一年,戴海波被调任南汇区区长,而这一年南汇区的GDP仅为230亿元。
  在南汇现在规划了有将近30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其中在临港新城有将近20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而南汇的康桥工业区和南汇工业和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规划做进一步的完善。在南汇不久的将来也会和张江一样有快速的发展。
  戴海波
  ●1962年7月生,江苏靖江人
  ●198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88年取得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政管理大学学历;2000年取得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曾任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任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浦东新区常务副区长
  ●2004年10月~2005年7月,上海南汇区委副书记、区长
  ●2005年7月,上海南汇区委书记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资讯

热点排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