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显示,JOLED离场之后……

类别:名企新闻  出处: 中国电子报  发布于:2023-03-30 13:42:57 | 200 次阅读

    日本OLED面板“希望之光”JOLED宣布,公司已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启动“民事再生”的破产重整程序,且于当日成功受理。此外,JOLED还宣布退出OLED面板产品的制造与销售业务,关闭石川县能美市和千叶县茂原市的印刷式OLED生产基地。
    业界分析认为,日本JOLED的退出,颇有”倒在黎明前“的意味,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自身经营问题,并不会影响业界对OLED新技术的探索步伐。事实上,从面板厂商和供应链上下游传出的消息来看,目前,我国印刷显示无论在工艺技术,还是材料装备等关键领域正逐步成熟,有望率先实现印刷OLED商业化量产,开启产业化序幕。
    JOLED黯然离场近两年,JOLED无力支撑的消息时有传出。去年,据显示产业链消息人士透露,当时的JOLED就已经遭遇财务危机,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或将面临倒闭风险。
    JOLED成立于2015年,是由索尼及松下的OLED面板部门合并而来,被视为日本OLED面板业振兴的希望。
    在OLED产业布局上,JOLED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同于韩国厂商主推的蒸镀式工艺,JOLED选择另辟蹊径,研发生产成本更低的印刷OLED技术,以此对韩国OLED垄断地位发起挑战。
    经过多年积累,2021年初,JOLED的5.5代印刷OLED产线终于进入量产出货阶段,这对于持续投入OLED研发的JOLED来说是一道曙光。如果印刷OLED良率能够提高,并形成一定出货,JOLED就可以凭借业绩再融资,使公司步入正轨。然而,JOLED在稳定生产上一直面临困难,导致成本及时间上超出预期。
    业内人士指出,JOLED的退出并不令人意外。
    “目前JOLED的印刷OLED良率并不高。”业内人士向《中国电子报》记者透露,虽然JOLED的印刷段设备稳定,良率超过95%,但其背板段设备则非常老旧(以前的旧线改造的),且厂房洁净等级低,背板段良率只能在50%左右。由于背板段良率低,也就导致产品产量上不去,低成本优势也无法体现。这就导致企业大订单无力承接,小订单“难以解渴”,既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也令自己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而且,由于印刷OLED的研发投入和固定摊销比较大,如果没有持续的外部资金支持,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早在2020年,为了推进印刷OLED技术开发,我国面板厂商TCL华星光电就曾与JOLED签订技术战略合作协议,拟向其投资300亿日元,JOLED得以暂时缓解长期财务困境。JOLED大股东日本INCJ(原产业革新机构)更是对JOLED注资1380亿日元帮其摆脱困境。不过,直到现在,JOLED的负债大约还有33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
    据悉,JOLED原计划是在2023年将更高亮度和更高驱动速度的印刷 OLED推向市场,到2023~2024年将柔性印刷OLED投放市场。然而,印刷OLED这步棋JOLED还是没能下到。
   中国企业成为希望业内认为,日本JOLED退出后,中国企业将成为印刷OLED量产商业化的希望。
    在此次采访中,我国显示界多位均十分看好印刷显示产业的发展,并纷纷表示要紧抓机遇加快我国印刷OLED产业化进程。
    “JOLED由于自身的经营原因清算一事,对我国印刷显示产业发展利大于弊。”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指出,JOLED在投资、细分市场定位、工艺路线等方面始终存在诸多问题。如今JOLED的退出,恰是我国显示企业发展印刷显示技术的机遇。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则强调,我国印刷显示产业链这几年进步显著,我国有能力抓住此次机遇,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实现印刷显示产业化。
    中国在印刷OLED领域起步较早。2012年,我国显示面板龙头京东方推出了17英寸印刷OLED显示屏。TCL华星2014年联合天马微电子等国内显示企业合资成立了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华),深度参与开发印刷OLED。
    经过十年积累,如今京东方的技术储备已经比较扎实。而TCL先后通过成立广东省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入股JOLED,大手笔投资产线等举措,正成为该领域的领军者。
    2021年,TCL华星宣布拟论证建设一条月加工约6万片的8.5代柔性可卷绕OLED面板生产线(t8项目),中国有望诞生全球首条高世代线印刷OLED产线。2022年1月,依托京东方建设的新型显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制出全球首款全印刷工艺制备的5英寸、14英寸QLED显示样机,有望将印刷显示推向进阶的电致发光领域。今年2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出资8000万元,用于支持该中心能力建设配套项目仪器设备购置,初步实现高分辨率大尺寸印刷OLED和柔性可卷绕OLED样机制备能力。当月,武汉国创科光电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国内首台新型显示喷印装备正进入测试阶段,预计今年内投入使用。
    SID中国区总裁严群表示,印刷显示,特别是印刷OLED一直是SID显示技术链的重要一份子,印刷OLED技术产业化的成果令人鼓舞,SID将积极推进印刷OLED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此技术并促成该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
    清华大学张百哲教授表示,在印刷OLED显示这种新型显示产业化方面,中国企业应该牢牢抓紧机会,加快推进印刷OLED产业的量产化进程。
    产业化序幕即将开启从面板厂商和供应链上下游传出的消息来看,目前,我国印刷显示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材料装备等关键要素都已逐步成熟,产业化序幕即将开启。
    从技术研发进程来看,据福州大学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郭太良介绍,我国面板京东方和TCL华星在印刷TFT材料、印刷OLED发光材料及批量合成技术、功能薄膜打印技术、印刷量子点发光材料与墨水、量子点打印工艺、印刷OLED和QLED显示屏样机、8.5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制造工程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众多成果。
    从材料装备方面来看,据一直从事OLED材料开发的中科院院士曹镛向《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如今,在印刷OLED背板、墨水材料、打印装备和器件系统整合等方面,我国整体已经达到或接近国内外印刷显示的先进水平,甚至在局部方面有所超越。并逐渐形成了从上游材料、设备到面板模组生产、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生态体系。
    据有关产业界人士确认,目前,国内面板企业已完成了274PPI无混色、无缺陷的印刷样品开发,良率等量产性已得到确认。同时,高精度打印技术也正在开发验证中,预计明年印刷技术分辨率将突破300PPI,可对应中小尺寸OLED产品,成为可覆盖全尺寸产品的OLED技术。
    另外,核心一直是我国显示产业的“短板”。在采访中,知识产权研究、东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保平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近十年来,在国家科技和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在印刷OLED技术核心方面积累了相对优势,奠定了印刷OLED显示产业突破的基础。
    此外,我国印刷显示产业标准已经开始着手制定。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郝亚斌曾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与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已在联合制定行业标准方面展开合作,未来建议增加印刷显示行业标准的内容来推动我国印刷显示产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从TCL华星获悉,TCL华星的多项全球首款的印刷OLED技术新品寿命完全达到国外同类量产出货产品水准。TCL工研院顾问朱昌昌表示,目前,中国印刷OLED处于接近量产阶段,还需要量产线上验证。随着材料、工艺、供应链的成熟,印刷OLED会加速商业化,也会以更亲民的价格走向市场。

关键词:JOLED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排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