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终端事业部产品管理副总裁 James McNiven:AI带动半导体计算需求激增

类别:行业访谈  出处:中国电子报  发布于:2024-06-24 11:07:56 | 220 次阅读

  对话人:
  Arm终端事业部产品管理副总裁James McNiven
  中国电子报总编辑胡春民
  时   间:2024年5月30日
  地   点:北京
  生成式AI要求不能只盯着提升IP
  胡春民:AI 的出现,特别是生成式 AI 的出现,给 Arm 的架构设计带来的挑战是什么?
  James McNiven:生成式 AI 是一种全新的计算需求,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在于,要如何使其快速、高效地运行,同时确保其内存需求得到满足。比如大语言模型 (LLM) 会占用很多内存空间和内存带宽,这就需要计算系统具备更高的性能,且更加节能。因此,我们不仅专注于提升自己的 IP,也需要了解如何与其他 IP 以及内存技术协同工作,同时了解市场的需求,从系统层面思考如何提升计算表现。
  在Armv9 推出之后,我们也逐步增加新的功能,做一些小幅迭代。比如,我们近期推出的可伸缩矩阵扩展 (Scalable Matrix Extension, SME) 就是一个例子,将有助于加速未来的 AI 工作负载。
  胡春民:Arm正在从IP 提供商,转型为一个计算平台公司,这种转变发生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James McNiven:有几点原因,但根本上是由于AI应用的出现带来了计算系统复杂度的提升和更高的工作负载。这给我们的合作伙伴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在计算复杂度提升的同时,市场对计算芯片推向市场的速度要求并没有放缓,甚至还要求芯片设计厂商更快地推出新产品。这样的压力传导过来,就影响到我们与生态伙伴之间的合作模式。我们不仅着眼于提供性能更优的IP,以满足AI对计算复杂性的需求,更要协助我们生态伙伴应对产品上市进程的挑战。通过转型成为一家计算平台公司,我们能够确保我们提供的IP能支持计算平台高效运作,尤其是在异构计算时代,我们所提供的计算平台能够帮助合作伙伴实现快速交付,并满足新的性能要求。
  胡春民:长期以来,Arm的设计风格更讲求通用性。在 AI 时代,客户的需求趋向个性化。Arm如何找到IP 的设计通用性和客户需求个性化之间的平衡点?
  James McNiven:Arm持续进行架构创新。我们的CPU 指令集,除了提供通用的基础计算以外,也会适时为新的工作负载增加专用指令。例如,Armv9 架构中具备加速 AI 的专用功能,快速的矩阵乘法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将这些功能嵌入到CPU设计中,能确保其不仅在通用工作负载上表现良好,而且可以加速 AI 工作负载和其他新型用例。
  胡春民:Arm产品已经布局在包括终端、边缘计算、云计算等诸多应用场景中。从IP设计的角度来说,要使AI赋能上述不同场景,在技术实现上有何相通之处?
  James McNiven:我们正在使自己的架构适用于尽可能多的市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的软件生态系统成长。比如,随着自动驾驶功能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系统对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相较于手机而言,这种需求可能更接近于服务器。从终端的角度来讲,无论是手机、笔记本电脑还是数字电视中的一些技术,都可以复用到物联网等领域中。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助力软件开发者,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具,用以构建和分析应用。我们持续投资开源软件,并开展面向开发者的培训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如何从我们的 GPU、CPU 的架构中获取更优异的性能。我们推出的Arm Kleidi软件库,目的就是帮助开发者充分利用 Arm CPU的性能,在 Arm 平台上编写出的AI 用例、框架和应用。如此一来,开发者可以专注于通过的 AI 成果、应用和工作负载来实现所需的功能。
  中国市场正拉动企业全方位发力
  胡春民:您对于中国市场持什么样的观点,关注到中国市场的哪些增长潜力?
  James McNiven: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对于 Arm 而言也非常重要。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各个行业提供一流的产品,并帮助合作伙伴取得成功,因为正是他们打造了应用于市场的解决方案。中国的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可观,汽车、物联网、机器人、网络基础设施等细分市场都蕴藏巨大机会。因此,中国市场也推动着我们全方位发力,助力合作伙伴把握机会、取得成功。不仅仅是芯片合作伙伴,我们也与 OEM 厂商以及软件合作伙伴紧密沟通,确保他们能从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获益。
  胡春民:这几年 RISC-V 的发展很快,很多公司都在基于 RISC-V 开发新产品。现如今,基于RISC-V架构设计的产品陆续应用于物联网、汽车等领域。您如何看待RISC-V 当前的发展,它是否会成为Arm 的竞争对手,对此Arm有何应对策略?
  James McNiven:我们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技术,并使合作伙伴取得成功。无论是通过哪一种授权许可模式,我们都努力确保各类产品易于获取且能为合作伙伴提供所需的支持,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加快产品上市进程。总而言之,把的解决方案推向市场是我们恒久不变的关键策略。
  AI带动半导体计算需求激增
  胡春民:您如何看待半导体行业的市场前景?
  James McNiven:在 AI 兴起的时代,各个产业对半导体所提供的计算需求持续激增,这也是 Arm为关注的焦点。现阶段,我们有四大事业部——终端事业部、基础设施事业部、汽车事业部和物联网事业部。在终端市场,我们的合作伙伴面向手机领域的芯片出货量相对较大,在其他领域,如笔记本电脑,我们也看到了新的增长机会。汽车领域同样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尽管汽车出货量低于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但汽车中存在多种不同类型计算芯片,包括汽车中的高端算力芯片,这类产品不仅将带来出货量的增长,还将给我们带来业务模式上的创新增长潜力。
  胡春民:近期微软推出了搭载 Arm 架构高通骁龙处理器的AI PC。Windows on Arm (WoA) 的尝试已经有很多年了,这次微软的发布对 Arm意味着什么?
  James McNiven:今年会是 Windows on Arm (WoA) 生态建设的关键一年,蓬勃发展势头不仅给硬件合作伙伴带来机会,也给软件合作伙伴和整个PC生态系统带来新的增长潜力。今年,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新的 Arm 原生应用,很多重要的应用针对 Arm 架构进行了优化。
  对于 Arm 而言,我们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支持整个生态系统,确保我们的合作伙伴取得成功。包括持续加大对开源生态的投入,帮助基础应用能更好地在 Arm 平台上运行。为了支持应用 Arm 原生开发,我们推出了面向 Windows 的 Arm 性能库,能够加速应用功能的实现,并确保应用在 Arm 平台上顺畅运行。
  胡春民:未来三年到五年,有哪些市场机遇能够影响芯片 IP 的市场格局?Arm 未来有什么样的打算?
  James McNiven:我认为明显的就是 AI。我能感受到,从Arm自身到芯片合作伙伴,再到软件合作伙伴,AI 影响着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AI性能的发挥需要更多的新型计算性能的支撑,这推动了内存和计算芯片的迭代。不仅如此,AI的创新速度相当快。去年推出的大语言模型 (LLM) 可能今年就已经更新换代。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将看到各类电子产品在性能和效率方面的持续创新。
  对Arm来说,我们需要提供新的计算性能与效率水平,并推动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从代工厂到软件开发商的各方共同协作。这会是未来几年的一大机遇和挑战,不仅影响移动设备和笔记本电脑,也将覆盖所有的电子产品市场。从可穿戴设备的 AI 助手到算力基础设施和服务器集群,AI 将深入影响着我们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AI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排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