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山东将加快突破一批前瞻性、原创性、引领性大模型关键技术,推动创新平台体系初步建成,积极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基础级大模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一批覆盖范围广、产品能效高的行业级大模型、场景级大模型。建设50家以上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50个左右产业集聚和赋能应用的特色园区,大模型产业年度收入增幅不低于25%,将山东省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大模型产业发展和创新应用高地。针对基础级大模型、行业级大模型和场景级大模型,《指导意见》明确五大重点任务。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大模型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大模型产业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指导意见》对增强山东大模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具体措施。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高校院所、企业组建大模型协同创新联合体,引导应用数学、计算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人才强化合作交流,联合攻关分布式高效深度学习框架、模型轻量化、个性化微调等关键技术。开展大模型重点技术“揭榜挂帅”,支持前沿理论及技术等研究,助力国产化技术体系建设。
搭建创新平台体系。研制大模型评测基准及评测方法,加强大模型标准体系和评测开放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打造大模型开源社区,培优开源大模型行业应用创新生态。搭建大模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大模型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培强企业创新载体。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产业园区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中心,培育形成一批创新创业共同体。支持大模型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主导或参与大模型标准制定,加快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新产品,增强大模型企业创新能效。
提升产品供给水平 针对如何提升产品供给水平,《指导意见》指出,应加快大模型产品研发、强化高质量数据供给及夯实智能算力基础。
加快大模型产品研发。支持大模型企业加强插件、软件、硬件研发,推动大模型与现有操作系统及软硬件实现耦合、互嵌。汇聚算法、数据、算力等要素,支持大模型企业研发基础级大模型产品。聚焦构建“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等,鼓励行业企业联合大模型企业主动布局特色优势行业,形成一批行业级大模型产品,助力场景级大模型产品研发。
强化高质量数据供给。推动国家产业数据流通服务平台、工业数据资产登记城市节点落地建设,加快形成重点行业“产业数据仓”“数据空间”,促进高质量与高可用数据汇聚、流通、应用。探索打造数据训练基地,持续扩展多模态数据来源,提升大模型数据标注库规模和质量。
夯实智能算力基础。适度超前建设智能算力中心,支持济南、青岛等市依托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应用先导区,构建多元异构的千卡级别、万卡级别智能算力集群。持续完善全省“1+3+N+X”一体化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加快黄河工业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山东算网”等重点平台建设,推动异构算力环境统一管理、统一运营。
塑强产业主体优势 在塑强产业主体优势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招引培育重点企业,推动产业融通发展、聚集发展。
招引培育重点企业。支持大模型领域科研团队汇聚,在普惠算力、场景开发、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快招引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大模型骨干企业。支持大模型企业和机构开展算法备案、安全评估等工作,提升大模型产品研发水平和行业赋能能力,梯次培育一批大模型领域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
推动产业融通发展。加强大模型产业上游核心要素供给企业同中游研发制造企业的交流合作,推进企业探索布局下游大模型终端应用。支持大模型头部企业开放大模型算法框架、共性技术和数据资源,带动大模型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以济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为契机,鼓励济南、青岛等市培育“雁阵型”大模型产业集群。建强用好特色“产业大脑”等服务平台,汇聚一批面向行业需要的大模型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以大模型产业为引擎,融合发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特色产业,加速形成融合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韧性。
深化融合应用效能 当前,我国众多产业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提供场景支撑。《指导意见》对大模型深化应用也提出三项任务。
推动场景开放。面向全社会征集大模型场景应用需求,鼓励应用场景所在单位开放场景,重点遴选一批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制造业,科技金融、交通物流、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以及公共安全、政法执纪等大模型应用场景。支持各市开展大模型场景调研和征集工作,加快形成大模型场景库,推动大模型场景清单动态更新、定期发布。
加强供需对接。支持建设产品发布、供需对接平台,围绕协作配套、创新合作、资源共享、产业赋能等方面,推动场景供需双方加强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市积极组织开展大模型供需对接活动,实现企业供需精准有效匹配,加快场景落地应用,推进场景应用与产品创新协同提升。
打造应用标杆。建立场景助推产业提升发展新模式,深度挖掘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示范强的大模型产品应用示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面向不同行业、细分场景,组织开展大模型应用征集工作,遴选一批模型赋能、数据驱动、算力支撑的“晨星工厂”。
培育优良发展生态 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山东将从人才培养及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进行大模型产业发展生态建设。
筑牢人才支撑保障。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制定大模型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以更大力度引育高端人才、精准招引紧缺人才。推动高校院所、大模型企业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学科共建,提升大模型关键技术实训教培能力,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四链”融合发展。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鼓励行业组织和企业围绕大模型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制订相关团体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修订。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实推进“直达快享”“免申即享”机制,完善智慧工信综合服务平台等功能,提升服务企业水平。推动规范市场准入管理,降低大模型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