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谈判发布联合声明,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苹果供应链领域激起了层层涟漪。声明显示,美国原本 24% 的关税在初始的 90 天内暂停实施,不过仍保留按第 14257 号行政令的规定对相关商品加征剩余 10% 关税的可能性。这一变化无疑对苹果产品的出货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中美关税谈判出现新进展,苹果的供应链布局和产品出货动向成为外界瞩目的焦点。DIGITIMES 分析师周延指出,中美关税战暂时趋缓,在短期内苹果整体供应链所承受的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从短期来看,苹果供应链 “分散布局速度不会加快”。然而,从长远的战略角度分析,苹果分散供应链布局的态势并不会发生改变。
从运营层面深入剖析,苹果实施分散供应链布局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这有助于苹果管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在全球不同地区进行生产布局,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优势和成本差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当前各国主要市场都在积极布局自主供应链,苹果为了适应相关区域的制造态势,也不得不采取分散供应链的策略。不过,未来苹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将分散供应链所产生的成本转嫁给供应商。
早在 5 月初,苹果 CEO 库克就在业绩说明会中透露了苹果应对关税变数的供应链产能布局调整策略。到第二季度,大部分销售至美国市场的 iPhone 产品主要由印度厂区生产;而几乎所有销售至美国的 iPad、Mac、Apple Watch、AirPods 等产品,则会由越南厂区生产。而对于美国以外的市场,库克明确指出,苹果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来源地仍以中国为主。
周延进一步分析称,苹果供应链持续在印度扩充 iPhone 产能,以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台商供应链并不会放弃在中国的布局。这是因为在中国生产的苹果产品,可以销往日本、韩国、欧盟等非美市场,在中国生产仍然具备显著的成本效益。
一位在苹果供应链台厂任职超过 10 年的主管坦言,“暂时可以松一口气了”。由于中美关税战暂时缓和,之前包括零组件、组装代工等厂商在海外扩充新产能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在短期内可以逐渐得到舒缓。不过,从长远来看,苹果供应链的生产制造据点会根据中美市场各自的要求,继续推进分散供应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