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机市场实现了 5% 的同比增长,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然而,曾经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苹果,却逐渐呈现出掉队的趋势。
Counterpoint 调研机构的详细统计数据表明,自 2023 年第四季度以来,苹果在中国
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经从 21% 显著降至 15%。这一数据的变化,清晰地反映出苹果在中国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本土品牌华为和小米的市场份额实现了显著增长。华为的市场份额从 17% 提升至 19%,小米更是从 13% 提升至 19%,同比增长高达 40%。在这场市场变革中,华为和小米的崛起成为了为引人注目的亮点。这两家公司市场份额的增长,几乎完全填补了苹果在中国市场流失的份额。
除了华为和小米,OPPO、vivo 和荣耀等品牌在市场中的表现也十分稳健。OPPO 的市场份额稳定在 15% 左右,vivo 保持在 14% 附近,荣耀则维持在 13% 上下。这些品牌凭借其各自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面对市场份额的持续缩水,苹果采取了降价策略,试图刺激
iPhone 16 Pro 的销售,使其能够加入享受国家补贴的智能
手机行列。这一举措充分反映出苹果对于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当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众多优质选择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开始重新思考是否还应坚持选择苹果。如今,中国本土品牌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性价比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具有吸引力的选择。
从技术层面来看,中国本土品牌在
芯片研发、影像技术、快充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例如,华为在芯片技术上的自主研发能力,为其手机产品的性能提供了有力保障;小米在影像技术方面的创新,让其手机的拍照效果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在产品质量方面,本土品牌也逐渐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在性价比方面,本土品牌更是具有明显的优势,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提供了与国际品牌相当甚至更出色的产品配置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