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召开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2025 年工作要点》,研究部署推进两化融合的思路举措,要求实施 “人工智能 (AI)+ 制造” 行动,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打造智能制造 “升级版”。
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工业企业面临着诸多难题。工业设计作为制造业的 “生命线”,传统模式存在出图慢、出错率高、试验重复率高、工程数据割裂等问题。同时,新技术不断涌现,让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研发创新路径。
传统的工业研发设计模式正逐渐被颠覆。在智能制造浪潮中,工业研发设计的智能化水平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传统研发模式深度依赖资深工程师经验,成本高、周期长,且人脑在面对海量数据和复杂需求时计算能力有限。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工业设计的核心工具,应用广泛,但学习成本较高。大语言模型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基础模型 DeepSeek - Coder - 1b 可实现 “自然语言输入 - 参数化模型输出” 的插件功能,增强现有工具智能化水平;创新 AI 辅助设计平台 “Text2CAD” 能将自然语言描述转化为复杂 CAD 模型;鼎捷数智的文生图工具 ChatCAD 可根据订单要求生成改型设计图纸,大幅提升设计效率。
工艺设计对于离散型制造企业至关重要,但传统工艺设计软件难以满足需求。生成式 AI 技术为工艺设计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大语言模型梳理历史工艺数据、分析设备故障、生成工艺规划方案等,推动智能化工艺设计新时代的到来。
鼎捷数智 PLM 事业部总经理郭兆富表示,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研发模式发生颠覆式变革,制造业正从 “人找知识、人控流程” 迈向 “AI + 人 + 技 (系统) 协同创新” 的数智研发新范式。
当前,生成式 AI 正在重塑工业研发设计的核心价值。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彭义兵认为,AI 赋能制造业应找准业务场景中的 “点”,向垂直领域扎根。例如,概念设计可用大语言模型提炼市场文档;结构设计可用优化算法实现文件减重;细节设计可用 AI 工具进行图纸检测。
南京智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选择 “以 AI 突破传统 3D 设计模式” 作为切入点。该公司创始人张伟指出,传统模式下研发创新面临重复性工作多、零部件增长成本高、标准化难达成、性质量难保障等挑战。而 AI 驱动的研发可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
工信部提出以工业智能体深化人工智能工业应用,但智能体落地需逐步推进。鼎捷数智执行副总裁刘波认为,目前智能体应用主要是降本增效,落地应以点及面。在研发场景中,打造好用的智能体并非易事,对于不确定性知识,现有知识性智能体表现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