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G:在路上

类别:业界动态  出处:中国电子报  发布于:2023-12-08 11:44:46 | 853 次阅读

  日前,6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移动通信每十年一代,面向6G来看,它的商用时间基本上是在2030年左右,它的标准化制定时间会在2025年。这一回复从角度为6G布局标清了时间线。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6G通信能力将达到5G的10倍以上,与此同时,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6G将推动沉浸感更强的全息视频,实现物理世界、虚拟世界、人的世界三个世界的联动。
  今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完成6G愿景需求建议书,明确6G典型产品和关键能力指标,其中我国提出的5类6G典型场景和14个关键能力指标全部被采纳,表明我国在6G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的领先地位,同时也表明国际社会对6G技术的重视和期待。移动通信十年一代,面向2030年的6G愿景,在全球产业链积极布局6G的当下,中国6G正在路上。
  从概念形成走向技术突破
  当前,我们身处于5G时代,5G已经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底座,5G向5G-A的持续演进,对网络带宽、传输速率和时延等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展望6G时代,在技术能力与应用场景不断清晰的当下,6G也已非镜花水月。
  今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正式发布6G框架文件,即《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该文件涉及6G场景和关键能力,基本上涵盖了全球各主要国家和主要厂家的观点。
  其中,增强移动宽带、海量物联网、低时延高可靠是5G的三大典型场景,ITU通过的建议书明确了6G的六大场景,分别为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人工智能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泛在连接等,与此同时,IMT-2030提出6G系统设计原则包括但不限于,可持续性、安全性、隐私性、弹性、连接未连接的用户,以及提高整体系统性能的泛在智能。
  能力指标上,建议书定义了6G的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频谱效率、区域流量容量、连接数密度、移动性、时延、可靠性、覆盖能力、定位精度、感知相关能力、AI相关能力、安全隐私弹性性能、可持续性、互操作性等15个能力指标,这些能力指标包括了9个IMT-2030增强的能力和6个IMT-2030的新能力。
  此外,建议书明确,面向2030及未来的6G系统的七大目标即推动实现包容性、泛在连接、可持续性、创新、安全性、隐私性和弹性、标准化和互操作、互通性等。支撑构建包容性的信息社会,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见,6G将与先进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交叉融合,实现通信与感知、计算、控制的深度耦合,成为服务生活、赋能生产、绿色发展的基本要素。6G将充分利用低中高全频谱资源,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全球无缝覆盖,随时随地满足安全可靠的“人机物”无限连接需求。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6G的愿景不仅仅是网速快,更是在网速的基础上实现手机性能比的提升、覆盖的提升、垂直行业的全面拓展,6G不仅仅是5G的延续,更是5G的全面升级。
  记者了解到,当前全球6G发展正从概念形成走向技术突破阶段。在时间线上,2020-2025年是6G概念形成阶段,形成愿景需求及概念,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6G国际标准奠定技术基础;2025-2029年是国际标准化阶段,通过开展国际标准研制,形成全球统一的6G国际标准,与此同时,在2026-2030年也是产业研发阶段,通过全面推进产业研发,构建完整产业生态,加快推进产业成熟,支撑6G商用。
  王志勤表示,世界范围内,对6G的发展都还处于技术研究阶段,对6G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我国是从去年开始进行了6G技术试验的工作,今年也陆续开展了关于6G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等方面的研究,这些工作也将为今后的6G下一步推进工作打下基础。
  中国6G按下加速键
  事实上,传统的2G、3G、4G网络组网通常比较固定和封闭,随着5G面向ToB千行百业的定制化组网以及天地一体等新组网形态的出现,6G网络的组网生态成为了一种赋能通信产业、垂直行业、社会、国家和个人的新范式。
  我国在2019年就成立了6G推进组,系统推进需求、技术、标准及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并启动6G技术试验。2021年,中国6G研究组织IMT-2030(6G)推进组在6G发展大会上发布了《6G网络架构愿景与关键技术展望》白皮书,在组网生态方面提出“分布式自治网络”,并将卫星、高空、沉浸多感、确定性通信等子网集成在一起,融入智慧内生、安全内生和数字孪生网络。2022年,中国IMT-2030(6G)推进组发布《6G分布式网络技术的应用场景及需求研究》报告从业务趋势、网络趋势和网络痛点出发,探讨了6G分布式网络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及需求,提出了6G分布式网络的概念、关键特征、要素构成和关键技术需求。
  可见,6G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满足从人的连接,到物的连接,再到智能体的随时随地按需接入网络的需求。因此,未来的6G网络不仅会比5G更快、更可靠,还需要推动移动通信与人工智能、感知、计算等跨领域融合发展。
  “为实现6G愿景,6G网络需要从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进行端到端设计,需要通信、感知、计算等多种能力的深度耦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表示,6G通感算(即通信、感知、计算)融合体系架构呈现出多要素融合、多频段协同、网络化协作三大典型特征,需要解决面向通感算融合的基础理论、体系架构、空口技术、组网设计、硬件实现等关键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我国6G推进组还首次对外发布了《6G网络架构展望》和《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等技术方案,前者提出了关于6G网络架构的设计原则与网络能力,后者则是结合6G部署和组网需求,形成了6G无线系统功能和运行特征以及设计原则,这都为6G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提供技术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表示,移动通信按照发展的以50年为一个周期,系统在速率、空间、服务、智能等多个维度上在不断扩展。从1G到4G,追求容量的化,5G有了可靠性、低延时和用户数量的提升,而6G发展,则应该瞄准维度上、智能性上的提高。
  与此同时,现在的5G基站只是支持通信信号的发送和接收,而在6G时代,基站将同时支持通信和感知,能够利用无线电波感知周边的环境、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等,不仅能提升通信的性能,还会催生新业务。
  王志勤表示,现在整个移动通信网络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网络体系,通过直接在基站上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有感知能力,这样就可以对无人机进行空域管理。还有一些交通路口,把这些基站升级以后,可以看整个车流量,就是作为一些交通的管理。
  记者了解到,2022年8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IMT-2030(6G)推进组启动6G技术试验,分关键技术试验、技术方案试验和系统组网试验等三个阶段,其中关键技术试验推动重点技术方向概念样机研发,目前已经在通信感知一体化、智能超表面、太赫兹通信、无线人工智能、移动算力网络、分布式自治网络、数据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需要指出是,面对巨容量、巨连接、泛应用等6G产业愿景,仅有传统方案的持续演进还不能应对挑战,更需探索变革性与颠覆性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指出,太赫兹将会成为Sub-6GHz和毫米波之后,沟通5G到6G的必要手段。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围绕太赫兹的竞争已开始,在国内产业链各方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太赫兹的研究水平逐渐提高,解决基础问题的同时,器件、装置、系统逐步建立,为真正的系统应用做好准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崔铁军表示,智能超表面(RIS)是解决6G技术挑战的途径之一。据悉,从2014年RIS概念提出伊始,崔铁军院士团队就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信息超材料体系,并在多个应用领域推进落地。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东南大学联合中国移动研究院等合作伙伴,在现网中进行了技术验证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
  6G已非“镜花水月”
  当前,6G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设施与使能技术,正在成为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驱动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6G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实力,推动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总的来看,我国正在有序开展6G相关的技术试验,扎实推动6G技术创新发展,尽管6G商用尚早,但提前培育应用生态可以确保技术在推出时即具备广泛的应用基础和用户群体,从而实现快速普及和应用。
  从1G到4G,通信技术基本上是需求牵引,市场在等待一旦网络就绪新应用就能顺势而为,但5G的网络能力与产业链上下游生态脱节,6G尤其要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生态的培育,着力与相关行业的协同创新。
  闻库指出,AI的引入,特别是加入6G的行业以来,为6G的发展提供崭新的可能性。使未来的通信不再仅仅是网络和硬件的发展,更加注重智能化的创新,通过6G网络的内在连接、计算、数据、模型等功能,构建分布式的、高效的、节能的AI服务和开放生态。
  尹浩表示,设计6G通感算融合网络架构需要加强跨域技术的融合创新,期待产学研各方共同努力,加快技术研究,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标准,助力6G通感算融合网络走向成熟与商用。
  需要关注的是,6G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目前,在国际合作上,我国坚持开放合作原则,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已与韩国、欧洲、印度签署了6G合作协议,并积极参加国际6G交流合作,共享6G研究成果。
  相关认为,制定全球统一的6G技术标准,促进不同厂商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降低应用开发和运营成本,是推动6G应用的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还需结合各行业的需求,深入挖掘6G技术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车联网等,推动6G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6G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排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