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发展寄望互联网大厂?且慢!

类别:业界动态  出处:中国电子报  发布于:2024-06-11 11:12:16 | 205 次阅读

  BAT正在拉大差距,AI是决定它们命运的变量。AI对于BAT而言究竟是东山再起的曙光,还是日落西山的挣扎?互联网大厂究竟能否扛得起中国AI发展的大旗?
  早布局AI的百度:实力强?
  根据前不久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百度第一季度营收为315亿元,同比仅增1%。阿里巴巴第一季度营收为2218.74亿元,实现了7%的同比增长。腾讯第一季度营收为1595亿元,同比增长6%。再看市值,截至目前,腾讯总市值为3.62万亿港元(折合人民币3.37万亿元);阿里巴巴总市值1930.4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5万亿元);百度总市值则仅有341.5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419亿元)。
  从数据看,在BAT中,百度似乎已经“掉队”。但是,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朱贵波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在当前的AI赛道中,如果给BAT一个综合,我认为百度可以排在第一位。其优势在于对文心一言大模型布局早,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AI,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
  百度近一年营收、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百度财报
  AI被百度视作逆风翻盘的底牌。在发布的财报中,百度强调“生成式AI技术的稳步推进已成为公司业务的关键驱动力”。但从百度一季度净利润情况来看,22%的同比增幅(70.11亿元)更多依赖于成本控制和非经营性项目的贡献,而不是主营业务的实质性增长。
  以核心广告业务为例,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透露,AI已帮百度实现了广告变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每季度都带来了数亿元的增量收入。但从财报数据来看,百度广告收入的“在线营销收入”为170亿元,同比仅增长2.7%。据Meta与谷歌的财报显示,AI已能够直接为公司贡献10%左右的广告收入。
  自动驾驶是百度AI落地的重要场景。根据百度近日首次公布的萝卜快跑盈利时间表,萝卜快跑平台距离收支平衡已经越来越近,明年整个业务将开始盈利。这也说明现阶段百度自动驾驶尚未实现收支平衡。即便能够按照“时间表”顺利推进,预计前期能给企业营收带来的贡献也非常有限。靠AI“拯救”百度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
  “AI驱动”战略下的阿里:已尝甜头?
  AI同样被阿里巴巴视为“改变和加速业务增长的强大变量”。2024年,阿里巴巴明确了“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方向,希望用AI赋能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突破增长瓶颈。
  比如,淘天引入AI技术,让“顺手买一件”的推荐更读懂人心。一位淘宝商家透露,在使用了“顺手买一件”功能后,其新店的订单从600多单增长至4000多单。某零食类店铺负责人表示,“顺手买一件”工具转化率超过20%。
  阿里近一年营收、利润情况
  伴随战略调整,阿里电商业务和云计算业务似乎逐渐回归正轨。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淘宝天猫和国际电商业务的GMV均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云计算业务收入增长3%至255.95亿元,其中核心公共云产品收入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AI相关云产品收入同比实现三位数增长。
  朱贵波分析称,阿里基于自身强大的技术和算力优势,在通用AI模型、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设施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优势是已形成全面的AI能力矩阵,Qwen通用大模型对开源社区影响较大,劣势在于AI业务商业变现有待加强。
  强调“长线布局”的腾讯:且行且试?
  腾讯的AI布局更像是一位老谋深算的投资者审时度势后的选择。AI被腾讯视为未来业务增长的倍增器,价值在于对未来各业务线的正向补充作用。因此,低调发布混元大模型之后,腾讯并没有着急对外推出,而是应用于内部全线业务的智能化升级。
  根据财报,在升级了AI广告技术平台后,腾讯广告业务的精准推荐能力大幅提升,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1%至297.94亿元,创季度新高。今年第一季度,网络广告业务继续强劲增长,同比增长26%,毛利同比增长66%。尤其视频号在AI助力下,成为腾讯未来增长的内生动力。
  腾讯CEO马化腾表示,希望核心业务团队更加聚焦,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做;腾讯总裁兼投资委员会主席刘炽平表示,AI需要长线布局,不能一味追求速度。从高管的集体发声可以看出AI在腾讯整体业务布局中的战略位置并没有那么靠前。它更像是一场辅助自身业务的投资,而非新条线的开拓。
  朱贵波分析称:“腾讯发展AI的优势在于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丰富的应用场景,像混元大模型就有着非常明确的落地场景,比如广告创意、短视频生成等;劣势是起步稍晚,AI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AI发展寄望互联网大厂?且慢!
  借助先天优势,BAT在AI赛道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但风格迥异。从技术路线来看,阿里坚持开源。除了系列模型开源,阿里云还搭建了AI模型开源平台“魔搭社区”。阿里云CTO周靖人表示,开源生态对整个全球技术领域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这方面再有任何的讨论,都已经没有太大必要”。
  百度则是闭源路线坚定的“拥趸”。百度CEO李彦宏公开表示,模型开源的意义不大,闭源才有真正的商业模式,能够赚到钱并聚集算力和人才,并断言“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
  腾讯则在开源、闭源中摇摆不定。直到近,混元文生图大模型才刚刚开源。该产品负责人芦清林坦言:“在文生图领域,开源(模型)和闭源的差距是逐渐拉大的,希望我们的开源能把这个差距缩小。”
  “开源有开源的好处,比如能够促进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合作,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加速创新;但闭源也有其优势,如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和商业利益,能够更专注地进行技术研发和优化。”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秘书长李娅娜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看它们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有效地运用相应的技术路线来实现发展目标。”
  从战略打法来看,阿里似乎更侧重通用模型基座,认为通用模型是1,行业模型是0,没有通用模型,行业模型走不通;百度更侧重做模型往上一层的工具,让“人人都可以成为开发者”;腾讯则更侧重垂直行业大模型,同时也在做上层的APP应用,以更加智能APP触达更多用户。
  朱贵波认为,短期来看,百度的商业化路线可能获得一些回报,但从长远来看,阿里的通用模型战略或许潜力更大。一旦有了强大的基础模型作为底座,结合阿里体系内强大的算力和数据,在各垂直领域做场景定制将更具优势。相较之下,腾讯的APP融合战略虽然可以快速触达大量用户,但可能受制于现有生态边界,突破口相对有限。
  在朱贵波看来,BAT在这一轮AI发展中“一家独大”的可能性不大。未来AI赛道上仍可能涌现出颠覆性的新玩家,行业格局也将更加多元化。BAT需要持续创新,加强与其他参与者的协作,共建AI技术生态。
  “互联网科技厂商在AI赛道上优势明显。首先,它们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数据资源,这对于AI模型的训练和优化至关重要;其次,它们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再者,它们具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经验,能够更好地将 AI 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李娅娜对分析道,“但是,中国AI产业的发展不能单纯地寄托于BAT,而是需要整个产业生态的协同进步。”她认为,中国的AI发展正在走向多元化,运营商、IT设备商、初创公司、科研机构、行业用户等纷纷参与其中,在各自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关键词:AI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排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