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咖谈

类别:行业访谈  出处:网络整理  发布于:2025-07-28 10:33:52 | 65 次阅读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别会议主论坛在上海开幕。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来自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别代表出席,围绕人工智能(AI)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潜在风险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为AI之路究竟何去何从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时路”:从理论探索到应用爆发
  作为此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中心,AI并不是“一出生”就这么聪明。作为开场主题演讲嘉宾,202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2018 年图灵奖得主、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顿国内首次现身演讲。他将60 余年的AI发展脉络浓缩为两种范式的博弈:一种是逻辑型范式,过去一个世纪占主导,认为逻辑智能的本质在于推理,通过符号规则对符号表达式操作实现推理,以此理解知识的表达。另一种是以生物为基础理解AI,图灵和冯诺依曼相信智能的基础在于学习了解神经网络的迁移速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郑南宁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早期的 “学习系统”,人类向机器输入领域知识和规则;到 “特征工程” 阶段,人类手动提取数据特征供机器进行学习;再到 “由模型驱动智能” 的深度学习阶段,机器能够基于原始数据和标签自主学习;而未来将迈向 “意图驱动智能” 时代,机器可依据人类给定的任务和目标,像人类一样感知和理解世界,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他指出,目前,AI 正处于第三阶段,并已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现在时”:AI的使用已超过预期
  AI之所以被视为划时代的技术,不仅因为AI赋能千行百业、走入千家万户,更因为它开始影响社会治理、伦理秩序和全球格局。MiniMax创始人、CEO闫俊杰指出,AI不再是互联网工具,而是一种新型生产力,正在持续增强个人与社会的能力。目前,AI的使用已超出初设计与预期,出现众多意想不到的应用场景,如解析古文字、模拟飞行、设计天文望远镜等。随着模型能力增强,少量协作即可将想法变为现实。在闫俊杰看来,AI大模型领域会一直有多个玩家,“AI一定会被掌握在多家公司的手中,如果AI会被掌握在多家公司或者多家组织的手中,那AI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普惠,那么它的使用成本一定会变得非常可控。”
  杰弗里?辛顿以“乐高积木”为喻阐释了大语言模型的工作机制:每个词语被抽象为多维向量,通过动态调整特征间的“握手”方式实现语义理解。这种类比不仅打破了传统符号AI的静态逻辑框架,更揭示了大语言模型与人类语言理解的本质相似性——二者均依赖特征的动态整合而非预编程规则。他指出,GPT-4等模型已能通过万亿级参数模拟人类认知的“模糊性”,其幻觉产生机制与人类思维的联想特性如出一辙。
  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其正确路径必须立足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指出,当前大模型仍局限于有限维技术,难以触及智能本质。他提出,AI系统的评估应回归“极限理论”,从不动点与收敛性的角度重新审视深度架构,为“AI是否真正智能”提供数理支撑。“中国若想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崛起并占据国际话语权,需着力构建自身的基础理论体系,培养相关领域的研究队伍,直击发展的核心要害。”徐宗本说。
  “去何方”:AI向善,合作共赢
  随着AI逐渐与产业深度融合,“AI红线”与全球治理的话题再次受到关注。杰弗里·辛顿指出,人类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人工智能系统正迅速接近并可能超越人类智能水平,会进行并非操作者期望或预测的行动。未来,通用人工智能有失控的风险,可能带来灾难,因此一定要教育AI向善。他呼吁,构建一个由各国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与相关研究网络组成的国际社群,培养出向善的、不会想从人类手中夺取控制权的人工智能:“教导孩子变聪明的方法是不同的,但好在,希望孩子成为好人是大家的共识。”
  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与Relativity Space执行董事长兼CEO、前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共同探讨了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上的发展差异与合作可能。沈向洋表示,推动AI全球治理,必须从中美对话开始,携手推动世界更加开放与可控的智能未来。
  埃里克·施密特指出,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一个明显区别是——中国主要的、领先的模型都是开源的,甚至开放权重,而美国领先的模型大部分都是闭源的,不开放权重。以谷歌与微软的历史竞争为例,强调“健康的对抗能推动行业进步”,但关键领域(如武器控制、自我复制)必须通过对话划定红线。他引用基辛格(国际问题)的“共同目标论”,认为中美可借鉴建交经验,在AI安全领域建立信任机制。
  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指出,大家感觉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来临得比想象中更快,随之就会出现很多商业应用,在此背景下AI的安全性就更为重要。当前AI技术集中于少数国家和企业,需要由全球携手、确保技术红利惠及所有国家与群体。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科学家周伯文强调,AI具有通用性、可复制性与开源特征,发展与安全同等重要,需推动“内生安全”研究。“内生安全”是指让信息系统像人体免疫系统一样、自身具备安全防护能力,而不是只靠防火墙那样的外部防护。他认为“个体安全依赖群体安全”,呼吁建立全球治理框架。
关键词:人工智能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维库芯视频>>

红外LED在红外报警器上的应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