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RISC-V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指令集架构,其商业化落地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近日,中国RISC-V产业联盟秘书长、芯来科技CEO彭剑英在中国RISC-V计算芯片创新论坛演讲时表示,开放的CPU标准成为未来趋势,RISC-V IP商业模式的成功是其产业化落地的第一步。
RISC-V是高质量、开放标准的CPU指令集,它适用于所有计算系统,包括MCU(微控制器单元)、汽车电子、数据中心、超级计算机等。“RISC-V是一个标准,它顺应了‘底层协议开放标准化’的行业大趋势。”彭剑英强调,在大部分人的传统认知中,“开源”代表着。
但事实上,开放标准的指令集并不等同于的CPU Core IP。RISC-V开放的标准,极大加速了生态的发展。RISC-V国际基金会是RISC-V指令集架构、相关规范和利益相关者社区的全球非营利组织,负责RISC-V指令集架构及其软硬件生态的标准化、保护和推广。目前,英伟达、高通、英特尔、谷歌、三星等国际企业以及多家中国企业都参与其中,不断推动RISC-V的产业化落地。彭剑英表示,对于整个SoC芯片产业的所有模块而言,CPU将是标准公开化的一块版图。
如今,RISC-V正在和ARM、X86呈现出“三分天下”之势,而开放的CPU标准是未来趋势。
X86属于一种封闭的私有化架构;ARM则输出CPU IP授权,是相对封闭的架构;RISC-V作为一种公开化的国际标准顺势而生,具有开放性、先进性、简洁性、模块化和可扩展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可以看到已经有很多传统的私有化架构正在逐渐淡出主流视野。
根据SHD Group的预测数据,到2030年全球RISC-V芯片出货量将达到162亿颗,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RISC-V架构芯片在MCU、物联网、AI、5G通信、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占比都将超过20%。
RISC-V的商业模式有很多种,包括提供IP授权、提供商业化软件或服务、销售芯片等,而IP、软件生态、通用性芯片是RISC-V的三大商业要素。彭剑英表示,标准、IP、EDA、设计、制造和软件构成了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其中,IP是撬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要的环节之一。IP位于芯片设计的上游,虽然在年均600多亿美元的全球芯片研发开支中只占比10%,但它是技术含量极高的价值节点。从市场价值来看,IP的全球市场规模大约为60亿美元,却以“1:100”的比例撬动着600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业发展。
“与整个SoC芯片行业的发展历程一样,在RISC-V的开放标准生态中,未来一定会有开源版本、自研版本、商业版本三者并存的局面。”彭剑英表示,在此背景下,RISC-V IP商业模式的成功是RISC-V产业化落地的第一步。“只有不断走向成熟的IP,才能推动产业落地,推动基于RISC-V的芯片在AI、汽车、信息安全等场景快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