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 7 月 2 日股市收盘价来看,全球市值前三的公司分别是英伟达、微软和苹果,它们的市值均超过 3 百万美元,且时常在 “榜首” 位置轮流坐庄。亚马逊和 Alphabet(谷歌控股公司)紧随其后,市值也相当可观。此外,市值在 1 百万美元到 2 百万美元之间的公司共有 6 家。在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中,有三家半导体公司,分别是英伟达、博通和台积电。值得一提的是博通,近年来,它为谷歌、亚马逊、微软、Meta、字节跳动等公司开发 AI 相关「定制化 IC」(ASIC),在 AI 市场繁荣的背景下获利颇丰。

半导体产业是驱动庞大电子工业成长的核心力量,汽车、工业、国防等众多领域都离不开它。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处于龙头地位,而中国台湾、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在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制造方面,也是全球的生产重镇。 台积电凭借独霸高阶制程晶圆代工市场,业绩增长迅速,成为全球市值第九大的公司。它不仅是中国台湾市值的半导体公司,也是亚洲市值的半导体公司,远超韩国、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企业。三星电子市值达 3077.6 亿美元,全球第 32,是亚洲市值第二大的半导体公司。
在亚洲前 12 大市值半导体公司中,中国台湾有 3 家,日本有 4 家,韩国有 2 家,中国大陆有 3 家。中国台湾方面,除了台积电,联发科及日月光投控也跻身前 12 大。此外,联电、联咏和瑞昱在当地半导体企业市值中也较为靠前。韩国主要依靠三星及 SK 海力士两大巨头。日本方面则以半导体设备公司为主,如东京威力科创、Advantest 及 Disco,而瑞萨为 IDM。
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企业在亚洲市场也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中芯国际近年来积极投资扩厂,成为中国大陆市值的半导体公司。寒武纪作为中国大陆 AI 芯片公司,于 2016 年成立,积极介入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在美国限制 AI 芯片输出到中国大陆后,寒武纪的 AI 芯片成为国内公司的替代选择,成功杀进亚洲 8 强。其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1.74 亿元,同比增长 65.56%;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达 11.11 亿元,同比大增 42 倍。北方华创是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公司的龙头,在国内全力发展自主半导体生态链的背景下,发展空间巨大。现阶段,除光刻机外,它在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多个高价值环节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薄膜沉积设备领域,已实现 CVD、PVD 和 ALD 产品线覆盖,并完成 28nm/14nm 技术突破;在刻蚀机领域,与中微公司并驾齐驱。在董事长赵晋荣的平台化战略下,北方华创市场规模位居中国第一,在 2024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市场规模中,是进入前十名的中国厂商,全球第六。中微公司市值达 155 亿美元,是中国大陆市值第四大的半导体公司。其刻蚀设备取得重要进展,Primo Menova 12 寸金属刻蚀设备全球首台机顺利付运国内重要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及制造服务商。该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应用于国际一线客户的多条先进生产线,截至 2024 年年底,累计已有超过 6000 台等离子体刻蚀和化学薄膜设备的反应台在国内外 137 条生产线实现量产和大规模重复性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