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协会媒体《汽车纵横》披露,“零公里二手车” 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引发了相关部门和行业的高度关注。在 2025 年 5 月,商务部召集行业机构和汽车制造商召开了闭门会议。会议着重探讨了如何加强对 “零公里二手车” 市场的监管,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强化监管的措施,其中 “强化全流程监管,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等要求成为了整顿市场的重要方向。
与此同时,工信部也积极行动起来,计划推行一项新政策。该政策规定新车在登记后的 6 个月内禁止转为二手,其目的在于从根源上杜绝利用 “零公里二手车” 进行套利的行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表态将推动构建与之相关的监管机制,以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而奇瑞、比亚迪等汽车制造商更是先行一步,率先启动了对经销商违规上牌行为的追责机制,展现了车企维护市场秩序的决心。
据报道,我国二手车市场里的 “零公里二手车” 主要有三大来源。其一,车企 “大客户” 销售部门批量出售的 “资源车”。这些车辆往往是高库龄、滞销或者老款车型,车企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库存压力,快速回笼资金。其二,品牌授权 4S 店为了达成销量目标而提前上牌的 “冲量车”。经销商借此虚报销量,以获取厂家返利或者完成销售任务,但实际上这些车辆并未交付给消费者。其三,直营渠道品牌客户的 “退定车” 流入二手车市场。部分品牌因客户退订车辆,二手车商介入补齐尾款提车后,将这些车辆当作二手车出售。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 “零公里二手车” 可能会面临诸多风险,如权益受损、车况存在隐患以及车辆保值率大幅下降等问题。部分车企为了追求销量和市场占有率,采用 “内部上牌 - 过户销售” 的手段制造 “零公里二手车”,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品牌自身的价值,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随着多部门和车企的联合监管,“零公里二手车” 市场有望迎来更加规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