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电源设计小贴士|设计CCM反激式转换器

类别:其他  出处:网络整理  发布于:2025-07-29 16:13:33 | 47 次阅读

  本文属于德州仪器“电源设计小贴士”系列技术文章,将聚焦于CCM反激式转换器设计,探讨CCM反激式转换器在中等功耗隔离应用中的优势。
  连续导通模式(CCM)反激式转换器通常用于中等功耗的隔离型应用。与不连续导通模式(DCM)运行相比,CCM运行的特点是具有更低的峰值开关电流、更低的输入和输出电容、更低的EMI以及更窄的工作占空比范围。由于具有这些优点并且成本低廉,它们已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工业领域。本文将提供反激式转换器设计注意事项中,53Vdc至12V/5A CCM反激式转换器的功率级设计公式。

  图1展示了工作频率为250kHz的60W反激式转换器的详细原理图。所选占空比在输入电压(51V)和负载时,为50%。虽然也可以在超过50%占空比的情况下运行,但在本设计中无此必要。由于57V的高压线路输入电压相对较低,因此在CCM运行时,占空比只会降低几个百分点。但如果负载大幅降低,转换器进DCM运行模式,占空比就会显著降低。

  图1.60W CCM反激式转换器原理图
  设计规格

  为防止磁芯饱和,绕组开/关时间的伏秒积必须保持平衡。这等于方程式1:

  方程式1

  将dmax设置为0.5并计算Nps12(Npri:N12V)和Nps14(Npri:N14V)的匝数比,如方程式2和方程式3所示:

  方程式2

  方程式3

  变压器匝数比现已设定(方程式4和方程式5),因此可计算出工作占空比和FET电压。

  方程式4

  方程式5
  Vdsmax表示FET Q2漏极上无振铃的“平顶”电压。振铃通常与变压器漏电感、寄生电容(T1、Q1、D1)和开关速度有关。选择200V FET时,FET电压会再降低25%至50%。变压器绕组之间必须实现良好耦合,如有可能,漏电感必须为1%或更低,以更大限度地减少振铃。

  当Q2导通时,二极管D1的反向电压应力等于方程式6:

  方程式6

  由于漏电感、二极管电容和反向恢复特性的影响,当次级绕组摆幅为负时,振铃现象很常见。具体请参阅方程式7:

  方程式7

  我们选择了额定值为30A/45V的D2PAK封装,以便在10A电流下将正向压降减至0.33V。功率耗散等于方程式8:

  方程式8

  建议使用散热器或气流进行适当的热管理。初级电感的计算公式为方程式9:

  方程式9
  POUTMIN是转换器进入DCM的位置,通常为POUTMAX的20%至30%。

  初级峰值电流出现在VINMIN时,等于:

  方程式10

  这对于确定电流检测电阻(R18)值而言是必要的,能够防止控制器的初级过流(OC)保护电路跳闸。对于UCC3809,R18两端的电压不能超过0.9V,以保证全输出功率。在本例中,我们选择0.18Ω。也可以使用更小的电阻,以减少功率损耗。但过小的电阻会增加噪声灵敏度,并使OC阈值处于高电平,有可能导致变压器饱和,更糟糕的是,甚至会导致OC故障期间出现与应力相关的电路故障。电流检测电阻耗散的功率为方程式11:

  方程式11

  根据方程式12和方程式13估算FET导通损耗和关断开关损耗:

  方程式12

  方程式13
  与Coss相关的损耗计算有些模糊,因为该电容具有相当高的非线性度,会随着Vds的增加而降低,在本设计中估计为0.2W。

  电容器要求通常包括计算均方根电流、获得预期纹波电压所需的电容以及瞬态保持。输出电容和IOUTRMS的计算公式为方程式14和方程式15:

  方程式14

  方程式15
  可以仅使用陶瓷电容器,但在直流偏置效应后需要7个陶瓷电容器才能实现83μF。因此,我们只选择了足以处理均方根电流的电容器,然后使用了电感器—电容器滤波器来降低输出纹波电压并改善负载瞬态。如果存在较大的负载瞬态,可能需要额外的输出电容来减少压降。

  输入电容等于方程式16:

  方程式16

  同样,您必须考虑会损耗电容的直流偏置效应。如方程式17所示,均方根电流约为:

  方程式17

  图2展示了原型转换器的效率,而图3展示了反激式评估板。

  图2.转换器的效率和损耗决定了封装的选择和散热要求

  图3.60W反激式评估硬件尺寸为100mm x 35mm
  结语
  本设计示例介绍了功能性CCM反激式设计的基本元件计算。然而,初始估算通常需要反复计算,以便进行微调。不过,为了获得运行良好且优化的反激式转换器,在变压器设计和控制环路稳定等方面,往往还需要做更多的细节工作。
  德州仪器“电源设计小贴士”系列技术文章由德州仪器创建并撰写,旨在深入剖析当前电源设计普遍面临的难题,并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创新设计思路,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应对电源设计挑战,助力设计更加高效、可靠。
关键词:TI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稿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稿,欢迎大家砸稿过来哦!

联系邮箱:334298780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https://www.dzs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维库芯视频>>

这种电力继电器保护装置的”微型充电宝”HCET1-S系列,你知道它超级稳定吗?

热点排行